出事的张雪峰,到底得罪了谁?
前几天,看到一位很有责任感的女生深夜发帖:
“弟弟的高考成绩出来了,我天天熬夜到很晚,连线帮他选学校专业,但因为分数有限,我的视野也有限,我也不确定帮他选的到底合不合适,保不保险,非常焦虑。”
“穷人是没有退路的”,姐姐的焦灼在深夜溢出了广州城中村,“就像我工作艰难,生活艰辛,在暗无天日的广州城中村,上着耗人精力的班,却完全不敢辞职……我都怕弟弟以后像我这么痛苦,他才18岁,还有无限的可能,却也几乎没有什么可能。我在夜里焦虑地睡不着觉,隔着黑夜,仿佛看到了当初18岁时无助的自己,他满怀期待,却又满怀恐惧。”
图/网络
这条帖子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情,不止一位网友提到了张雪峰:
“抱抱你,可以让你和弟弟看看张雪峰老师的视频,感觉蛮不错的。不成熟的建议,可以考虑以后从事蓝领的工作”;“现在也有网络了,可以让弟弟也看张雪峰的视频了解一下,18岁不是小孩了”;“让弟弟和父母抖音刷张雪峰短视频 每天刷20个以上,连刷几天心里就大概有方向了”。
不知道从何时起,张雪峰已经成了这一代年轻人的“青年导师”,更准确地说,是年轻一代在混沌时代的救命稻草,抑或,一束光。
01
最近一个月,张雪峰因为“孩子想报新闻学就把他打晕”的言论爆火,我熟知的公众号,我认识的写字人,几乎个个都写了张雪峰。关于新闻学的争议,已经讨论得太多了,我也无甚高论,这里就不多说了。
在这次论争中,很多知识分子可能是第一次认真看张雪峰的视频,甚至第一次搞清楚他是干什么的。但他们很可能不知道的是,张雪峰在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群体中,早已是顶流,他的影响力早已堪比甚至超过了俞敏洪、李开复、马云等前代“青年导师”。
从某种程度上,是这几年的教育和就业现状共同成就了张雪峰。
很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对张雪峰表示不屑,认为他太功利,认为他只知道谈认为他言不及义,认为他践踏理想主义,这些都没有错,但他们不愿意认真面对的是:张雪峰为什么火?
仿佛只要张雪峰火了,就是理想主义的失败。
图/网络
张雪峰只是时代的一个映照。在十年甚或二十年前,青年导师是俞敏洪、李开复和马云这些商业精英,那时候他们大谈的理想主义、励志、哲学、诗和远方风靡了一两代年轻人。
但归根到底,那是一个985和211学生人均几个offer的时代,是穷孩子进了外企和大厂几年就翻身的时代,他们没有就业与生存匮乏之忧,他们有谈理想主义的底气。
中年人和知识精英如果去仔细看看张雪峰的直播和视频,大概就知道他为什么火了,找他咨询的都是一些什么人,他回答的都是一些什么问题。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