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 “大学也要办三线”:毛主席缩小教育资源差别的努力


  按:昨天的文章《清北没那么容易抹黑,重要的是搞明白群众为何有怨气》发出后,有网友留言嘲讽“呐喊了个寂寞……”现在的环境下,笔者也只能做一些信息的搜集整合、帮助网友缩小“信息差”的工作,剩下的需要读者自己去思考,毕竟连有点“能量”的睡前消息都放暑假了。顺着昨天的话题,再简单罗列一点历史吧。

  上世纪6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我国周边出现了严峻的局势,东面和南面被美国军事势力重重地包围,北面和西面又面临苏联的巨大压力。

  面对两大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威胁,毛主席在1964年8月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各省都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这次会议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建设三线,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证,由此拉开了三线建设的序幕。

  按照毛主席指示的“精心研究,逐步实施”的原则,三线建设围绕工业、国防、农业、教育、铁道、城市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方案,其中对于教育和科研的要求是:“在一线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设计机构,凡能迁移的,应有计划地迁移到三线、二线去,不能迁移的,应一分为二”。

  三线建设的出发点是应对国际紧张局势的被迫选择,而最终的结果却是为我国西部地区、内陆地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和保障,在当时为缩小“东西差别”,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脑差别”做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毛主席“大学也要办三线”的指示,1965年初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下,清华大学、华东化工学院(今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等几所高校率先实施三线建设,内迁关系国防和科技尖端的专业到边远的内地建立分校。

  清华大学外迁无线电系等专业,选址四川绵阳建立清华大学绵阳分校,蒋南翔亲任分校校长,代号“651工程”;

  华东化工学院外迁化工等系部,选址四川自贡建立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代号“652工程”;

  北京大学外迁技术物理系、无线电电子学系、数学力学系的力学专业,选址陕西汉中建立北京大学汉中分校,代号“653”工程;

  南京大学外迁数学、物理、化学、地质、生物五个系11个专业,选址湖南桃源建立南京大学中南分校,代号“654”工程……

  因为种种原因,“654”工程胎死腹中,南京大学中南分校的校址变成了中国兵器工业国营五六一八厂,而其他三所分校得以成功筹建。

  1969年10月,北京大学将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与技术物理系、无线电系一起迁到汉中分校;10月24日,根据上级部署命令,技术物理系、无线电电子学系、数学力学系的力学专业等1150名师生及家属乘专列开赴汉中,随后即开始建校劳动,由此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正式运作。

查看余下6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