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布什叶率了,马克思主义怎么看?
相传在古九州,有一位姓统的古人,他一直觊觎邻居家的一口大钟。
这天邻居家失火了,他跑去一看,呀,这口大钟就躺在废墟中,金光闪闪的!于是他抄起一把大铁锤就要把它砸碎了拿回家,结果呢,黄钟大吕,响彻四方。
统某人一看,这不行啊,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耳朵捂起来,心想这下大家都听不见了吧?
哈哈哈哈哈。
结果别人很快跑过来,把他抓起来了。
今天,这口钟有个名字,叫什叶率。
一
本来呢,什叶率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计算起来也不复杂。
我们首先搞清楚什么叫“什叶”,这就是一种状态——在现行的工资水平下,你很想去上班,但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就是什叶。
也就是说,你不是自愿在家闲着,而是很努力地去找工作。
但是,找不到,或者说找不到你觉得报酬合理的工作。
相反,还有一种状态,那就是你自己根本不想去上班,根本没有去找工作,这时候,就不能叫什叶。
所以,统计什叶率,最重要的一条秘诀,就是区分自愿什叶和非自愿什叶。
在一国的劳动人口中,非自愿什叶人口与总劳动人口的比,就是什叶率。就这么简单。
二
但统先生觉得这个什叶率统计很麻烦,理由是:一个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是否应该纳入统计口径呢?这得研究。
你别说,关于这个问题,西经这个时候还真能派上用场。
西经把非自愿性什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叫摩擦性什叶。找工作过程中的什叶,就属于典型的摩擦性什叶。这当然应该纳入什叶范畴,因为你在找工作,这就说明你真的在非自愿地什叶,因为具有你所期待的工资水平的工作岗位,它现在不接受你。
第二叫周期性什叶。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里,这种什叶人口称之为“产业后备军”,也就是经济形势好了他就有工作,不好了就失去工作。
第三叫结构性什叶。也就是由于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不匹配导致的什叶。这就好像我们经常说的“天坑专业”,还有比如中国几乎所有大学都开设了外语专业,但实际上现在很大一部分外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没有从事这个专业的工作,这就表明这个专业是结构性失衡的。
二十年前,北外在我们那里的录取分数线在文科前五,现在大概在30。
时代变化快啊。
还有外交学院,也不知道到底多少人真的去做外交了。
三
那现在问题很清楚了,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的什叶,当然应该纳入什叶率统计。
而九州这两年的什叶率,已经高到让统先生干脆把耳朵捂起来了。
那,这个什叶率为啥这么高呢?还有什么工作岗位是好找的呢?
其实,这个问题一点也不复杂。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利润指挥棒的驱使下,资本战车疯狂奔跑,已经把我们社会的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塞满了商品。
现在的产品过剩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你打开某东,随便搜索一个生活日用品,跳出来的购买链接少于1000个,老周现在就把电脑砸了。
在这种疯狂、盲目的投资狂潮和生产过剩中,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让制造业利润率下降到难以忍受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有心思招聘?
有。
招销售。
这就导致了我们就业领域的一大奇观,现在到人才市场逛一逛,你会发现,60%,哦,不止,估计70%的岗位是销售。
花样翻新,什么客户经理、客户顾问、终端代表、市场总监,其实本质都一样,销售。
为什么要招这么多销售呢?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说过:从商品到货币是一个惊险的跳跃,一旦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生产者。
一旦东西卖不出去,整个再生产过程停滞,这个时候,企业面临的将是万劫不复。
社会也同样如此。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解决这一轮回的办法,是什么呢?
危机。
四
什叶率往下看就是收入和消费了,那就扯远了。
往上游看呢?
那就是大学和专业。
你要是说哈工大、西工大为国铸剑,还有点情怀啥的,那某理工大学、某航空航天大学、某位于中部地区的科技大学一路狂飙,我就实在不能理解了。
其实也好理解。
家长和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
凡是再生产严重受阻,产品严重过剩,危机处在爆发边缘的时候,工科专业就开始卷土重来,因为大家都发现,还是有一门手艺比较靠谱。
毕竟你首先得把东西造出来,然后再考虑卖的问题吧!
倒霉的是两财一贸,是文科专业。
老周参加了多年的本科招生工作,在文科里面以前我们一直招不过魔都某财经大学,从2021年开始它就已经缴械了,我看今年已经到了十五名开外。
医学院也火起来,唉,就是不知道到底是人病了,还是这个社会病了。
五
一个崛起的大国,面临的一般是两大陷阱,对内来看,中等收入陷阱。跑着跑着就跑不动了,那得一直坚持咬牙跑下去。
对外,修昔底德陷阱,因为你崛起了,必然挑战守成的大国,别人要打压你,遏制你。这也正常,心态放好,坚持斗争就是了。
而对于九州,还有一个陷阱。
明明是老鼠头,你非说是鸭脖。ZF的公信力丧失起来很容易,而要在老百姓心中重建起来,非常难。
这就是塔西佗陷阱。
明明能够统计,明明知道数据,你就是不告诉老百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塔西佗陷阱。这就等于把舆论的主动权交给了“小道消息”。
而实际上,这个党,这个ZF,能否走出塔西佗陷阱,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打破修昔底德陷阱。
因为,早在1954年,老人家就说了:“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这位姓统名季桔的同志,别捂着耳朵,听一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