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洗脑”,这本身是一种被洗脑的表现
从理科学霸到思政教师
一名北大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心路历程
理工科学霸跨专业考研转向马克思主义,毕业后留校任教,因课堂活跃、紧密联系实际,成为了学生们喜欢的思政老师。李健的求学、就业经历,也是他寻找、树立信仰的经历。当年在班级座位上无法道出到底“效用价值论”更好,还是“劳动价值论”更科学的他,如今成为了讲台上,面对“马克思主义是不是洗脑?”等犀利提问,依旧能自信微笑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洗脑,这本身是一种被洗脑的表现。”在李健看来,正确区分科学和洗脑术,对于帮助学生认清现实非常重要。所谓科学,就是从你的立场和你的利益出发,去解释你的生活条件,指引你的生活方向。而洗脑术,是对方站在你的对立面,却让你相信,对立面的利益是你自己的利益,结果,你选择了支持自己的敌人。
互联网时代,中国思政教师传播科学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艰巨。令李健感到欣喜的是,昔日“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辩论现场一半对一半的比例,在今天他的课堂讨论上,有了不小的转变,“超过八成的学生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而这些,是李健和无数中国思政教师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李健接受专访。
理工学霸弃保研追随马克思
中国青年网:据了解,2000年考上北大,你学的是地球化学,成绩优异还获得了本专业保研资格,为什么要选择重新考研,到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健:想从自然科学转向哲学,最开始,源于一堂政治经济学的课。在那堂课上,爆发了一场争论。有一批同学,他们受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主张效用价值论,认为物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于物品效用的判断;另外一些同学,主张劳动价值论,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他们认为产品的价值,取决于人类凝聚于产品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我也是课堂上的学生,但是对于这场辩论,我并没有办法做出解答。当时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回归原著,仔细地看看,这二者之间,到底谁更具有科学性。
而后我花了两个月时间,以探索的心态,认真、系统地读了一些西方经济学的基本著作。我希望自己不偏不倚,能从科学的角度去判断两者的高下。最终我得出的结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要远高于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书籍越看越多,我开始有了强烈的愿望,能不能专门去学这个。
中国青年网:这两个不同的专业方向,就业前景也大不相同。来自家人和师长的阻力应该不小,当时你如何下定决心?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