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亟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守正复兴

2023-07-23
作者: 弘毅 来源: 昆仑策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也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难,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交答案”[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规律的理论体系,将经济理论体系建立在以“客观经济规律”为依据的坚实基础上,使政治经济学成为真正的科学,必然成为解答一系列重大课题的经济理论支撑。

  尤其,“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2]。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经济理论阵地却长期被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占领,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逐渐被颠覆,失去了它本来的面貌与魅力[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人类求解放”的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亟需实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守正复兴,使经济理论指导思想重新回归真理的轨道。

  一、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恩格斯说,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列宁把政治经济学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现在,各种经济学理论五花八门,但我们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能是别的什么经济理论”[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社会生活领域划出经济领域,从社会关系中划出生产关系,认为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本质关系,生产关系伴随生产力发展而发展变化,生产方式及与之相应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建立于“以人为本质”客观经济基础。马克思指出:“每个个人和每一代所遇到的现成的东西: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是哲学家们想象为“实体”和“人的本质”的东西的现实基础”[5],建立于“以人为本质”的生产关系客观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使政治经济学不仅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且具有实践的研究对象,指出现代化生产方式发展过程产生的矛盾,并从社会经济运动内部寻找解决矛盾的积极力量和因素,从而使政治经济学成为真正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力突出“人的本质”在生产关系中的基础定位,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真正体现着突出“人的本质”在生产关系中的基础定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是共同富裕,根本目标在于“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业”。

  马克思《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标志,以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为研究主线,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在商品两重性、劳动两重性、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利润等基本范畴上,彻底与以前的政治经济学划清界限,并创立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并证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开启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工资理论、工人阶级贫困化、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资本积累和人口过剩等理论批判,并揭示经济危机普通劳动者生活资料匮乏的生产相对过剩原因。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6]。晚年恩格斯将历史唯物主义融入广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之中,《反杜林论》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予以界定:“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生产和交换是两种不同的职能。……这两种职能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并且互相影响,以致它们可以叫做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7] 从人类历史不同社会形态的经济关系或生产关系考察基本矛盾与发展脉络,全面确证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的使他的经济学说”[8],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商品生产理论,强调生产者的独立性与社会劳动分工矛盾,造成生产者分化,并形成雇佣工人阶级和资本所有者阶级。同时,阐明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帝国主义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西学东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始传入我国,陈独秀、李大钊等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阐释,开始分析中国社会经济问题和阶级矛盾,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发展我国经济提出了独创性的观点,如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提出统筹兼顾、注意综合平衡,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等重要观点。这些都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政治经济思想一以贯之的主要理论来源,保证改革开放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指导着中国在经济改革与发展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理论。

  “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之所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坚持我们的制度优越性,有效防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经济指导思想。同时,不断实现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代发展的系统化开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秉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贯的科学性和人民性,凸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质与精粹。尤其,着力突出马克思劳动价值核心学说,强调:“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11]。同时,牢固把握人类社会生产的本质,将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生产的一般规律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特殊规律有机统一,着力强调“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12]

  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论、边缘化”的尖锐批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武断的”[13]。破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论,才能守住“我们的政治经济学,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之争,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导思想的实践复兴。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代转型是实践复兴的关键,其基本思维方法和学术原则,可以概括为“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世情为鉴、国情为据,综合创新……要处理好‘马学’、‘西学’、‘国学’三大知识体系与实践检验的关系,不断实现中国经济学的现代自主性综合创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现代经济学体系。”[14]。尤其,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是为改变人民命运而创立、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守正复兴的过程中,必然遵循并践行“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必须反映时代的声音,绝不能脱离所在时代的实践,必须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将其凝结成时代的思想精华”[15]。

  “在我们的经济学教学中,不能食洋不化,还是要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大讲特讲,不能被边缘化”[1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我国经济理论的主导地位确立已久,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版“西方经济学”教材体系,逐渐成为我国重点大学的必修课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却被日益边缘化,“当前中国大学中的经济学教育,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公共财政、金融经济等,其所用的教材大多都来自于新古典经济学教科书体系”[17],而新古典经济学体系的根本特征,是以倡导“道德情操论”但基于利己性的“看不见的手”的市场机制为核心,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家庭、政府以“利己性”市场机制实现各方共赢。同步反映到日常经济政策的实践讨论,话语体系和分析框架几乎均来自“西方经济学”,尤其经济实践行政岗位越来越以“西方经济学”专业背景为主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统几乎完全缺位。即使近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倡导、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之后,上述情况也未能根本改善,当前虽然在顶层话语上,“以人民为中心”、“五大发展理念”等,确立并强化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但是具体落实到经济政策的讨论上,由于新古典经济学教材体系根深蒂固的影响,仍然处于“言必称希腊”的西方经济学窠臼。

  “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18]。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论、边缘化,实际是经济发展领域“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具体性体现,如果单纯搞市场经济,只需要实现资源最有效配置和资本最大效益,但是“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能单纯搞市场经济,我们民族的发展前途需要马克思主义,因为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支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19]。尤其,“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20]。伴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强化,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由2012年的100余家发展到2021年的1440余家,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等状况正在消失,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守正复兴正在凸显。

  “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不了解、不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1]。不仅发展实践中难以发挥指导性作用,而且理论研究上也难以发挥支撑指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过于浓重的“西方取经”理念,西方经济学的影响力日益提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真经”却被边缘化,而错误的经济学理论将会误导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就要耽误大事!”的严峻现实,“呼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战略科学家,要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组织起来、采取行动。这样的战略思考和应对之策需要由既有战略眼光,又有实施能力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战略科学家来进行总体谋划和组织实施”[22]。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守正复兴”是一场伟大的斗争,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局势,“在新的征程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23]。

  三、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4]。同时强调“人不是抽象地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25]。国家、社会关系中的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人的行为的出发点,人与人的关系建立在生产体系中,通过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行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性,并根据社会发展规律提出生产关系的改革方向,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26]。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资本论》以“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为副标题,通过资本与财富的运动与发展,全方位揭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揭示现代社会的运动发展规律,形成“惟通过创造性劳动方能完成人的自我实现”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27]。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着资本主义“以资为本”价值取向的根本区别,也是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现象的根本保证。在私有制度挟持之下,工人惟一的选择就是不断劳作,换取微薄工资度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劳动是“为了资本的劳动”,资本家唯一关心的是劳动能创造多少利润,资本控制着无酬劳动的支配权,资本家所获得的剩余价值“实质上是无酬劳动时间的化身。资本自行增殖的秘密归结为资本对别人的一定数量的无酬劳动的支配权”[28]。“发展为了人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立场,突出个人美好生活追求、国家整体利益与民族复兴伟业的本质统一,将个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融为一体,实现个人、整体与民族三重利益的有机统一,突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的“人的本质”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29]。封建社会“以维护等级秩序为中心”,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中心”,“人民至上、人民主体”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信仰,“以人民为中心”是人类最根本的共同价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首先是如何让人民尽可能获得劳动权。1922年5月1日,毛泽东在长沙《大公报》刊发《更宜注意的问题》,提出“注意到劳工的三件事:一、劳工的生存权,二、劳工的劳动权,三、劳工的劳动全收权”,并提出“那些六十以上不能卖力的人,应该给与他一点救命的食物”[30]的劳动保障权。在革命与建设实践中,毛泽东不仅正式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命题,而且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同时将人民主体价值观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观,从力量主体、权利主体、评价主体、价值主体等四重维度极大丰富着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尤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创造者、是经济权利主体的政治经济学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3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就在于以“人民的理论”实现“人民的发展”、维护“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的解放”,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己任,反映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予以经济学-哲学批判,确证“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32]。“通过人”、“为了人”及“对人的本质”,始终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世界各国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要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33],从而增强人民的发展能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发展环境,创造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的发展局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人类求解放”的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必然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守正复兴”的动力源泉。

  注释:

  [1] 习近平《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新华网,2023年7月1日

  [2] 习近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求是》2020年第16期

  [3] 屈炳祥《被颠覆了的政治经济学亟需一场正本清源的革命》,昆仑策研究院 2023-07-21

  [4] 习近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求是》2020年第16期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5页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 596 页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3页

  [8]《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8页

  [9] 习近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求是》2020年第16期

  [10] 习近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求是》2020年第16期

  [11]《习近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新华网,2013年4月28日)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42页

  [13]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6年5月18日

  [14] 程恩富、何干强《论推进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学术原则——主析“马学”、“西学”与“国学”之关系》,《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4期

  [15] 习近平《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新华网,2023年7月1日

  [16] 习近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求是》2020年第16期

  [17] 史正富《新古典经济学对中国经济解释力的终结》,《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6年第1期

  [18]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6年5月18日

  [19]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现象不是偶然》,《理论导报》2016年第11期

  [20]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9月29日

  [21]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2月11日)

  [22] 武建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战略科学家——程恩富印象》,《理论月刊》2021年第3期

  [23]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21年11月11日

  [2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页

  [2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26] 习近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求是》2020年第16期

  [27] 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9日

  [2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11页

  [29]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1日

  [30]《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页

  [31]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8年5月4日

  [3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

  [33]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10月25日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