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辩证唯物历史观批判商鞅思想的严重阶级局限——《商君书》的疑问和真相
事先声明:
作为马列毛主义者,笔者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立足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历史具体实际情况,分析《商君书》中出现的一系列被当今多数人所难以理解的一些论断出现的必然原因。
用历史唯物主义看,法家诞生于东亚农耕社会从半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战国时代,而且面临极度紧张的随时有战争危机爆发的国际环境。法家的一系列理论主张都有历史的必然的局限,都是当时社会条件的必然产物。
一方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法家思想局限性出现的原因;另一方面不要盲目吹捧地主阶级的法家思想,忘记地主阶级本质上是剥削阶级,法家本质上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压榨,维护地主阶级专政国家对农民阶级的专政统治——不要忘记揭露和批判法家的阶级局限。
商鞅思想的阶级局限、历史局限,其制度对其他各种工艺技术甚至贸易交流过度压制的上层建筑局限,确实不利于中国工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商鞅思想的“民不可以与虑始,而可以与乐成”更是有过度浓厚的个人英——主义,忽视了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主体的地位,这种社会意识上层建筑深受地主阶级统治者青睐,在地主阶级的积极贯彻下,中国劳动群众长期在封建社会出于被指示被利用的状态,直到两千多年后的中国共产主义革命领袖毛泽东创造性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先做群众的学生,后做群众的先生;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的群众路线,并带领群众自觉开展了土地革命,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先后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次根本性社会变革,中国最广大劳动群众才得以翻身。毛主席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说:“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一精彩论述堪称和中国封建社会官僚主义彻底决裂的决战书!
古代的历史环境和语言释义都是复杂的,再加上古文容易脱落,对字义的不同解读其至句读的歪曲等都容易引起不同的解释。对法家理论的理解、对秦法的理解,我们都应该具体研究条文,在具体语境中用历史唯物主义发现其中的必然性和局限性。马列毛主义者不刻意洗白地主阶级的剥削农民的理论,也不片面歪曲污蔑曾经的历史。马列毛主义者只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把事实说清楚。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