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树山案:幸亏媒体顶住没删文
大家知道,河北迁西马树山老人的事,起初的推动力来自网络报道,得益于个别主流媒体和广大自媒体的持续跟进。
尤其是济南日报旗下《经济观察报》的连续四篇报道,引起了上面的关注,进而带来了事件反转。
但是,该报当初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报道刚一出来,就有各路人马前去“灭火”,“顾全大局”啊,“考虑影响”啊,要求删除稿件、平息舆论。
这些人可是相当“有来头”的,如果媒体不硬气,可能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通融通融得了,反正发什么稿不是发。
得亏报社顶住压力,坚持不删,让报道“活”下来、传开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实情。
据知情者透露,报社能把该报道公之于世,是有底气的,因为经过了大量的调查,反复核实,反复审阅,确保每个细节确凿无误,这才过稿发表。
那篇激起强烈反响的《河北一75岁退休干部举报当地县委书记后 被逮捕并提起公诉》,从采访到发稿耗时1个多月,可见下的功夫之扎实,新闻态度之审慎。
采写者就是大家已熟知的李微敖,该报首席记者。线索是他的一位朋友提供的。马树山的家人束手无策之际,幸好找到了他的那位朋友。
现在可以想想,如果报社低了头删了文,后来会是个什么情况?
别说事件那么快出现反转,能不能反转恐怕都难说,按当时公检法三家密切配合办案的“高效率”,很可能早就判刑了。
因此,说是媒体“救”了马老人家一回,应不为过。
当然,最终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上面有关部门的正确决断,及时介入,依法纠错,否则,呼声再多也可能是无用功。
有的人思维还停留于过去,出了问题不去解决问题,而是去解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以为这样问题就消失了,自己就万事大吉了。
山东平度市云山镇时任党委书记王某威胁群众,“我有100种方法刑事你”,大家还记忆犹新吧?
郑州市规划局时任副局长逯某质问媒体,“是准备替dang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还言犹在耳吧?
难以想象,这怎么出自人民公仆之口?不论是脑子发热还是实话实说,都与身份极为不符。
他们这是没把住嘴说出来了,藏在心里只做不说的不知有没有?
他们忘了一点,公众监督、媒体监督是正视问题的校准镜、解决问题的推进器,有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如果一味歌功颂德、奉承恭维,反倒要引起警觉。
一位前资深媒体人说过一段话很有道理:
“报纸上脏点儿,社会就干净了;报纸上干净了,社会就脏了。
舆论监督不是洪水猛兽,它是社会进步、公平正义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