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大豆玉米加速产业化,十年争论要有答案了吗?
【红歌会网编者按】继去年末首批51个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并迅速颁发生产经营许可证后,第二批30个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也在近日通过初审。转基因问题再次引发关注。红歌会网特转载年初的评论文章,期望引起广大网友对目前转基因产业化“狂飙突进”的事态进行思考。并不代表红歌会网同意文中所有观点。
2024年,转基因大豆玉米向我们的餐桌又前进了一步。(>>>转基因商业化急不可耐!转基因玉米、大豆短期连续通过审定)
可能很多人直觉上认为,我们早已被转基因食品包围。实际上,转基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非常有限,也就只有棉花和番木瓜。
当然,如果算上间接接触,如吃转基因大豆、玉米长大的猪,用转基因大豆榨的油,那原则上我们是避无可避的。
在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记者提问“转基因大豆玉米种植是否已开放”的问题,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2023年转基因大豆玉米产业化试点范围已经扩大至5个省区20个县,包括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并在甘肃安排制种。
同时,潘文博还介绍到,近期农业农村部审定通过了部分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并向26家企业发放了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翻译一下,就是还没完全开放,但已经在推进了。
种种信号都在表明,国家推进转基因大豆玉米产业化的步伐有所提速。
2009年,原农业部发放了三个水稻、玉米转基因育种安全证书,但此后由于种种原因,产业化进程陷入10年停滞。
直到2019年,农业农村部再次开始颁发转基因大豆、玉米的安全证书,此后每年以2、3次的频率颁发。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并开启产业化试点。
而在2023年,国家直接按下加速键,并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为转基因大豆玉米产业化敲下一记重音。
为什么如此坚定推进转基因大豆玉米产业化?普通人离转基因食品还有多远?
一
其实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的产业化比我们想象中迅猛得多。
且不说在灰色地带,最近几年转基因玉米违规种植的事情屡屡被媒体曝光。
来源:科技日报
阳光下的,拿到合法“身份证”的转基因玉米、大豆,种植范围也越来越大了。
咱们可以先看看1月18日公布的最新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不少品种的有效区域都从局部扩展到全国范围,还有一些新的申报单位获得了首次发放,并且有效区域也是全国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