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灯:每一个二本学生,都离不开家庭全力托举

2024-03-23 2406 1
作者: 黄灯 来源: 人物

  几年前,学者黄灯以一部非虚构作品《我的二本学生》,让这个长期被遮蔽的群体进入公共视野,她不断回望那些孩子的人生,因此也获得了「回望的力量」。

       她说,当面对这些二本学生时,自己总是不断追问「他们是怎么长大的?他们怎么来到我的课堂」。从2017年开始,她走进那些二本学生的家庭,看到了无数个奋不顾身托举家庭、托举孩子的母亲。

       这些母亲都是中国最普通的劳动者,她们打着零工,常年在工厂做工,甚至有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了15个小时,为了打工,她们的足迹遍布了中国的地图。她们用尽全力,将自己的孩子托举到了一所大学——很有可能,是一所二本大学,但正是这些学生,组成了中国劳动者的基石,这些妈妈,也始终为自己的孩子骄傲。

       以下是黄灯的讲述。

  策划|《人物》编辑部

  我叫黄灯,是一个毕业于二本院校,先后在广东金融学院和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任教将近19年的大学语文老师。我2005年博士毕业以后进到广东金融学院教书,在此以前,我的人生目标其实和任何一个刚刚毕业的博士一样,希望自己能够发表一些好论文,多做一些课题,早点把职称评了,然后进到一个更好的大学去,像我的导师那样,当一个很有名气的学者。

  直到2006年5月17日,那一次上大学语文课,大家都知道南方经常会刮台风,所以当天我就叫我的学生以风为题写一篇作文。

  20分钟以后,一个叫邓桦真的姑娘交上了一篇文字。我看过了以后,彻底改变了我对我学生的看法,因为在此以前,我一直以为我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广东地区,他们的家境应该都不错,至少会比我的老家湖南要好一些,但是邓桦真所提供的信息让我意识到,其实他们背后的家庭,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光鲜。

  从此以后,我就告诉自己,相比评职称、写论文,其实我能够跟我讲台下的学生很好地相处,能够带着他们好好地学习,有可能是我生命里面更为重要的事情,这个事情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对我来说,我觉得是职业生涯的一个转变,所以,这么多年,我跟学生的相处,让我也慢慢地学会当一个老师。

  2018年暑假,我开始动笔写作《我的二本学生》,因为我觉得中国的媒体语境里面只讨论北大、清华、985和211,我们90%的学生都是来自于二本及以下的院校,却从来听不到他们的声音。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契机把这样的话题抛出来,事实上,也是因为我写作了《我的二本学生》这本书,我今天才有契机跟大家见面。

  在写作的时候,我就一直觉得,我不能仅仅停留在讲台上,我如果真的想了解我的学生的话,我应该了解到他们背后的家庭。所以,从2017年开始,我就去学生家家访,一直到2022年,我去过二十多个学生家里面。

查看余下6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