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媒体人看中医的经历
文 | 无忌
发个朋友圈,遇到一位老中医。
最近,三伏天,贴三伏贴,据说可以冬病夏治。
我试着贴了几次,但每次贴了冒汗,有时大汗淋漓,我有些不解,于是在朋友圈问怎么回事。大家说这是天气热或心理的缘故。
但有一位朋友留言说:你这是阴虚火旺体制,单单补阳越补越虚,关键是虚寒怎么祛?
阴虚、虚寒,这几个关键词,对我来说挺陌生。好奇之下,我和这位朋友聊了聊。
这位朋友,是几年前我在北京一个饭局上认识的,那时加他的微信备注身份为电影人,我不知道他会中医,他说他祖上还是御医。
既然会医术,我和他交流了一番,他让我发了舌苔的照片,他说我的体质可能是寒湿、阴虚、肝郁气滞。如果是阴虚病,单单从补阳的施治来讲,越补越虚,会阴阳失衡。
我对他的话一知半解,我查了半天阴虚、阳虚,似乎百度也没解释清楚。
周末的时候,我约了他,就当老朋友见见,顺带给我把把脉。原本我说去医馆找他,他说可以上门看诊。我在小区见到他,他还是我当初见他的样子,他拿着一把扇子,背着大包,里面装着的是中医的药材。
刚见面时,他盯着看了我十秒钟,大概这就开始看病了。按中医的理论,望闻问切,望,大概是他观察病人的第一步。
简单寒暄之后,我大致地说了我身体的问题,也是些常见的病症,人到中年的三高问题,比如血糖血脂高、脂肪肝等。最近身体还有些毛病,如胀气、肠鸣,体检显示便血指数高等。还有就是我贴三伏贴的问题,上半身冒汗,但腿脚又冰凉。
他对我的诊断,大致围绕着中医的理论体系展开,与西医检测的具体指标不同,中医比较讲究的是气血、经络、循环等。
经过一番手诊、面诊,但没有把脉。他给我的结论是:心火降不下来、肾水升不上去,中焦阻塞、气机循环受阻。他说我不仅阴虚,而且阳虚,属于阴阳双虚。
他用了很多循环辩证的理论,比如五脏六腑的问题,在他看来,大肠是与肺为表里。长期的脾胃虚寒、大肠形成了淤滞。
瘀滞也是中医的词汇,西医的检查可能就是息肉了。还有大便的问题,如果不成形,说明身体湿气重。还有睡眠的问题,也是脏腑功能出了问题等。
我回忆了我过去的经历,比如早年容易梦魇,皮肤上有些红点,嘴里有苦味,还有身上有脂肪瘤,去医院检查为良性,就没有在意。
但在他看来,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有多年病史,只是医院无法解释或辩证,但中医不一样,比如脂肪瘤的问题,因为痰湿体质、气血运行不足,好比潮湿的地方容易长蘑菇。再有容易梦魇的问题,五脏运行机制不畅,最终只有心脏维持高负荷运行。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