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耻辱:“儿食剩骨,正餐奉母”的混蛋宣传!
不要以困苦为旋律弹奏华丽的钢琴乐章,这不仅刺耳,也是无耻之举。贝多芬的痛楚无人能解,他人所闻唯有激情,误以为他幸福无比;农民的艰辛唯有土地能知,用手机唤醒千年泪腺,不过是徒劳。
将微贱者的悲哀粉饰成凤凰的飞翔,这与混淆是非无异,偷换概念与实事求是有着云泥之别。
每年的10月16日,被定为世界粮食日,设立此日的意义何在?是提醒我们珍惜每一粒粮食,因为它来之不易,还是讽刺众多人仍处于饥饿之中,粮食究竟流向何方?
脸上的油光与面色的蜡黄、大腹便便与瘦骨嶙峋、豪门的酒肉与牛马的温饱,构成了这个光怪陆离世界的奇异景象,形成了一幅对比鲜明的画面。有人生于世间只为填饱肚子,有人却只为满足口腹之欲,在浩瀚的文化和响亮的口号中,微不足道的灵魂如蚁般挣扎。
在世界粮食日前夕,10月14日,一位教师揭露了一名小学生,将自己的饭菜给了智力障碍的母亲,自己却偷偷吃他人的剩骨。无食可吃、智障母亲、暗中偷食、剩骨之景,这些画面触动了国人的心,许多富有爱心的人纷纷捐赠食物。热点或许就此平息,但思考却不应止步。
思考不应遮遮掩掩,而应严肃深入。如果仅仅剩下感动,那么苦难的警示便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孩子的心地善良,智障的母亲令人同情,他们的境遇是如何造成的?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和思考的关键。社会不需要这种悲剧式的感动,需要的是反思。还有许多默默承受苦难的人,可能生活得更艰难,只是未被揭露。天生众民,各有其道,每个人都有权过上更好的生活。
有人宣称这是命中注定,所谓命运,去它的命运,命运总是由他人塑造。
若有人为金钱而犯罪,那么此人应受谴责;若有人为生计而犯罪,那么社会应受谴责;若有人为尊严而犯罪,那么世人皆应受谴责;当一个孩子或残疾人,像犬类一样仅为食物而活,却被称赞为孝子,甚至被尊为第二十五孝,这是对真相的掩盖,有些人的罪行滔天。
去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6万亿元,人均产值8.94万,财政收入22万亿元,税收收入18.1万亿,我们缺钱吗?不缺,每个人都富足。粮食总产量达1.39万亿斤,较上年增加178亿斤,人均占有493公斤,我们缺粮吗?不缺,每个人都吃得饱足,还能吃好,还能酿酒,还能支援他国。
农民耕作,而他们的兄弟却在食用剩菜剩饭,我们不缺钱,不缺粮,缺的是道德。
2024年,信访举报案件达80.8万件,处理40.3万件,立案14.9万件,处分12.1万人,其中中管干部46人,省部级16人、厅局级983人、县处级6695人、乡科级2.1万人,现任或前任村书记、村主任1.3万人;随着两个多月的过去,这些数字还将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