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教狼外婆 ——再评某大学外教课堂播放《毛的最后的舞者》事件
(上)
这部电影都只能算是一部烂片。这种烂片,本来会自动淡出大众的视野。不过,某大学的外教夫妇无事生非,把这部烂片作为“修辞与写作”课的素材。
把“中国”、“不自由”、“贫穷”、“毛泽东”、“叛逃”、“追求自由”、“向往西方”,这些元素夹在一起,这部电影就成了宣传意识形态的工具。虽然这些元素很牵强,但这并不影响这部电影对历史知识和社会经验相对不足,感性思维超过理性思维的年轻人产生影响,尤其是在这对外教夫妇提出很有倾向性、诱导性的问题之后。
这对外教夫妇提出的诱导性的问题包括:
1、李在影片中说,“我想飞”,这里面包含了什么信息?
2、为什么Chan老师(即与江青发生争执的老师)被带走了。
3、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发生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4、两个舞蹈老师代表什么样的意识形态?
这些诱导性的问题谈的是写作技巧,还是政治?这对外教夫妇把这样的电影搬到课堂上来,不分析李存信背叛国家、父母、妻子和朋友的过程和动机,反而向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提出这样的诱导性的问题,并让学生们思考,他们究竟想暗示什么信息?
对此,有人说,这位外教只谈“修辞与写作”,不涉及政治,不要误解这位外教。
这真的是误解吗?
据说,这对外教夫妇是非裔美国人。那么我想问一句,那些以外教用这部电影为课堂素材,只谈艺术性不涉及政治为理由,为这对外教夫妇辩护的人们,是否愿意建议这对外教夫妇把《一个国家的诞生》这部替3K党张目的电影作为上课的素材?
《一个国家的诞生》描写了南北战争后,非裔美国人获得政治权力,便开始迫害白人。于是,白人奋起反抗,组织了3K党,捍卫了自己的利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使美国南部重新恢复正常的秩序。
从艺术的角度看,《一个国家的诞生》是电影史上史诗性的宏篇巨著,是电影从无意义短片进化为叙事长片的划时代的作品,是长篇电影的开山之作,完成了历史性的跨越。不仅如此,其中大量艺术手法(片尾的交叉剪辑、平行剪辑)至今仍在使用。其艺术价值和表现手法,是《毛的最后的舞者》这部烂片远远不能相提并论的。
至今,学习这部电影仍然是有些电影类艺术学校的课上素材。课堂上,老师们需要一面分析其艺术手法,一面指出其颠倒黑白的内容。
那位非裔美国外教,有没有兴趣把这部电影搬上课堂呢?让同学们看完这部电影并思考这些问题呢?比如:
1、影片中,非裔美国人获得权力以后,在法庭上吃东西、脱鞋,这说明什么?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