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张国荣热”长盛不衰的秘密


  4月1日,张国荣香消玉殒14年的日子。网络和部分主流媒体,又开始了对张国荣的大规模追忆,抑或消费。

  张国荣逝世十余年来,每年这一天都会受到相当规模的隆重纪念,他死后的殊荣,远胜他生前的受人爱戴。也让同样是4月1日牺牲的“海空卫士”王伟相形见绌。

  为什么是张国荣?

  为什么要如此隆重纪念一个已经去世多年的艺人?遍览纪念文章,发现把张国荣捧上神坛的理由其实语焉不详,多是一些煽情但大而化之的语言:

  “他是在逆境中‘默默向上游’,将自身潜质发挥到最极致的一个代表,他也是在辉煌中依然全力以赴,孜孜不倦的追求完美主义最高境界的一个代表。”“他是一个将艺术视为生命的艺人,自始至终都在演绎着他的人生;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总是渴望赢得最多的掌声;他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人,敢爱敢恨……”

  不错,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电影演员,拍了一些不错的电影;他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歌手,出过几张热销的专辑;此外,他还有着清俊不俗的外表,比较敬业、比较热情、比较热心公益……等等,但这些就足以构成他被如此纪念、被如此铺天盖地宣传的理由吗?

  一个可以作为对照的人物是被中央军委授予“海空卫士”荣誉称号的烈士王伟,他在2001年发生的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牺牲,他牺牲的日子刚好也是张国荣自杀的日子——4月1日。但媒体对王伟的纪念活动,多年来却只能用冷清来形容。很多媒体甚至连提都不提,有的只是轻描淡写地报道了一点民间的自发纪念活动。王伟和张国荣的待遇,可谓冰火两重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位空军英雄和一位娱乐明星,炒作谁更有市场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王伟和张国荣的待遇,可谓冰火两重天。

  媒体和相关人士炒作张国荣,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恰恰是因为他有“市场”,所以才会被选中。

  为什么是“文化毒奶粉”?

  张国荣能够成为一个长盛不衰文化偶像,不是没有来由的,而是和时代的大背景密切相关的。“张国荣热”作为一个现象,只有在时代大背景下,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漫长的中国革命终于开始退潮了,与之相应的革命文化,也迅速地被边缘化了,缠绵哀怨的邓丽君取代了激昂雄壮的进行曲,人们看淡了乌托邦理想,只想过自己“甜蜜的生活”了。而到了1989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延绵不绝的五四启蒙文化也忽然被打上了一个休止符,“被压抑的现代性”这时总算可以作为唯一合理的要求,肆无忌惮地呈现出来了。

  性欲、消费欲、占有欲,无边无际的欲望,因欲望而兴奋、而颓废、而奋斗、而犯罪、而改革、而开放,这一切又由于“现代”一词而合法,而可以被传承和实践。一切的故事都要以此为动力,才能被圆满地解释。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