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警惕自由主义抹杀和否定五四运动的革命爱国传统
摘 要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概括,反映了五四传统深刻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日益深入传播并逐渐被中国人民所接受,成为历史进步的重要标志,并把爱国主义推向新的历史阶段。五四时期的民主和科学思想,有五四前期和后期的区别和发展。民主思潮,由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由原来的旧民主主义开始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科学思潮已经是包括自然科学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科学两方面的内容,使社会科学成为指导革命斗争和社会进步的锐利武器。持自由主义传统论者否认这种变化和发展,是完全错误的。
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争取解放斗争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历史新起点,是爱国主义的盛大节日。正因为这样,对五四运动传统的界定和阐释,就直接关系到对这一运动的性质及其所显示的近代中国社会走向的基本看法。近些年来,一些人竭力否定五四运动爱国的、进步的传统,而把自由主义说成是当今中国应当继承发扬的五四传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0年前一位学者为《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一书所写的序言,他对这种所谓的自由主义传统作了刻意渲染和深化,认为这不仅是今天的北大实际是中国应该加以“复兴”的“最要紧”的传统,而且还要把它作为一种政治学说、经济思想和社会政治制度加以实现,这样才“会把一个自由的中国带入一个全球化的世界”。这就不加遮掩地把自由主义作为当今中国要加以实现的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制度提了出来。此说一出,跟进者不乏其人。有些人称赞这是“第一次破题”、是“发出自由主义公开言论的第一声”,致力于把自由主义即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说成是五四以来的主流。这就从根本上歪曲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抹杀和否定了五四运动的革命传统。这是涉及对近代中国革命特别是我们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持肯定还是否定态度的大是大非问题,是涉及当今中国是坚持社会主义还是倒退到资本主义去的根本原则问题。
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卖国政府的腐朽统治,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是不可以任人宰割的,从而在近现代历史上为中国青年和中国人民树立了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反帝反封建的光辉榜样,并培育了优良的革命传统。五四运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它正是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姿态,成为近代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转折点,是爱国主义的一个新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持自由主义传统论者首先否定五四运动的爱国传统。作为五四运动发源地的北京大学,根据自己历史发展的特点,把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概括为北大的传统,这不仅反映了这所大学的历史特点,也表现了五四传统的深刻内涵。持自由主义传统论者认为爱国是所有学校共有的,因而不能作为北大的传统。为了把自由主义传统说成是主流,连爱国的传统都要加以否定,这是十分荒谬的奇谈怪论。百年中国,内忧外患,积弱积贫,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在我国民族精神中所蕴含的忧患意识的基础上形成了更加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并在这一旗帜下寻求救亡自强之道。百年北大特别是五四以来形成的爱国传统,就反映了这样深刻的历史内涵,同时又体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其一,显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当时进步青年学生在各个历史时期,从五四运动到一二·九运动,从三·一八运动到一二·一运动,都是在国家和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站在斗争的前列。他们斗争的锋芒始终对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他们奋斗的目标始终是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人民革命的方向一致,从而为中国青年运动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历史经验。其二,把爱国主义斗争同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相统一,走历史必由之路。我们知道,不同的时代条件,爱国主义有不同的思想内涵和要求。在近代的起始阶段,以林则徐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是和他们的忠君思想相联系的,虽然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无畏的牺牲精神是感天地泣鬼神的,但终因这一历史的局限注定了他们演出的是一出悲剧。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主义,则比较自觉地同民主主义的理想相结合,并取得推翻封建帝制这一历史性胜利,但是,时不予我,外国有的,中国却不能有。辛亥革命的结局及尔后的局面,深刻表明近代中国已经失去了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求得富强的历史机遇。历史表明,只有当爱国主义和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相联系,并获得掌握这一历史自觉的先进政党领导的时候,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理想与目标——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才有了真正实现的可能。而这正是五四时期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在新的世界观指导下获得的理性认识。从以上不难看出,五四运动的爱国传统,是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的,对后人富有启迪意义。持自由主义传统论者所以讳言爱国传统,惧怕这种爱国传统所揭示的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是因为这样做,就要暴露所谓自由主义传统的反历史的本质。这正是这些自由主义论者、西化论者连爱国传统都要加以否认的深刻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