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古田会议解决了中国如何实现文明反超的问题


  01

  —

  大家知道,1929年的12月28日到29日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这段时间刚好是古田会议90周年纪念日,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非常多,对古田会议的意义,各种解释也很多。大家非常熟悉的解释,就是古田会议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

  这个解释当然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90年之后的今天回过头来看古田会议,我们应该把古田会议的意义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上来看。

  前段时间,我曾经有一个发言就是谈到两个大变局的历史,一个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还有一个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认为,毛主席当时召开古田会议,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为了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02

  —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当西方列强来到中国的时候,中国的落后其实是全方位的,是作为一个文明的落后。

  洋务派说落后挨打是因为西方的船坚炮利,所以他们就搞洋务运动,制造武器,购买先进的武器,但是,我们知道以甲午战争为标志,洋务运动失败了。

  尽管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洋务运动,它确实在推动中国的近代工业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显然中国面对西方的落后,不仅仅是武器和工业的问题,还有更多的问题,是一个全方位的落后。

  再举个例子,比方说像领事裁判权,它的含义是什么呢?当时规定西方人、洋人如果在中国犯了罪,中国的法官不能审判,只能由各国的领事来审判。这当然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是不公平的,这也导致了许多洋人在中国无恶不作,犯下了大量的罪行。

  我们知道当时清朝县官审案子的时候,(不论原告、被告在堂上)都要下跪,要打板子,先打五十大板。那个时候,西方近代已经经过了法国大革命,经过启蒙运动,这种(下跪、先打五十大板的)习惯,已经很难接受了。这两个就是一个很大的区别。

  还有一个,比方说在当时的中国,(老百姓)缺少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一般老百姓只有家族认同。这样,尤其是在面对西方入侵的时候,就很难动员起来进行抗争。

  甲午战争的时候,日军侵入到辽东半岛,需要运送辎重物资,就悬赏一天一块银元来征集马车,结果很多老百姓,为了这一块银元,就赶着自己的马车来帮助日军运送辎重物资。我们说这些人是汉奸,这个是准确的,但这还是一个比较简单性的说法,主要还是当时的老百姓,他缺少国家这样一个概念,缺少国家认同这样一个概念。

  再打一个比方,服装。戊戌变法的时候,康有为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政策,就是废除当时的(中式)服装,全面引进西装。看起来这是非常激进的一个主张,这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我们知道,中国的传统服装,比方说男人的大褂,长衫,其实从御寒这个角度来说,效果非常不好,也不便于劳动,打仗就更不方便了。它是一个概念的产物。当时西方的服装,尤其是(西方当时的)军装和工作服,都是根据实用方便的原则设计出来的,背后是一种泛科学主义文化,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出来的。

查看余下6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