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昌明:这句“广告语”反映了什么?
——评“养家的男人多辛苦”
打开电视,你随时会听到一句“汇源肾宝片”的广告语:“都说有家的男人多幸福,谁知养家的男人多辛苦”。
咋一听,此话反映了一种社会现实,没问题;细一想,问题来了——这不就是要女的在家“相夫教子”,男的“外出打拚”养家活口吗?这不就是在宣扬“男主外、女主内”, “男主女从”腐朽的封建传统观念吗?试问:女人在没有“就业权”以后,还能有她们的“自尊”、“自强”吗? 果真如此,这不就是对新中国70年来提倡“男女平等”思想的一种赤裸裸的“反动”?!
“广告语”反映的是一种社会思潮。初始,你也许可以不“理会”;但日积月累,“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谁会不被“潜移默化”才怪呢!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人生来平等。女人与男人一样,同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历史进步的推动者。在数以百万年计的原始社会阶段,两性原本就是平等的。人类只是在五千年前进入私有制的阶级社会以后,妇女才一直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几千年来,她们遭受着“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统治,始终被“压在社会的最低层”。
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其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所决定的。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必将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必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男女平等”所取代。
恩格斯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劳动中去”;“只要妇女仍然被排除于社会的生产劳动之外而只限于从事家庭的私人劳动,那么妇女的解放,妇女同男子的平等,现在和将来都是不可能的。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他们极少的工夫的时候”;只有在“越來越要把私人的家务劳动溶化在公共的事业中”的时候,“才有可能”。(《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妇女解放的这些条件,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可能逐步实现。
革命导师把妇女解放的程度,看作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认为妇女解放必须伴随全体被剥削被压迫人民的社会解放而得到实现。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主席就把妇女的解放看作是革命的组成部分,提出“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 1939年7月20日在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在社会主义时期,更是大力推行“男女平等”与“妇女的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0年颁布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中,就明确规定保障中国妇女的平等权利,其中第六条规定: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