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疫情与生态转折
一、病毒从哪里来?
进入21世纪20年代的第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造成了全球恐慌。截至到2020年3月10日18时,我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932例,累计死亡病例3140例;在国外,86个国家地区确诊冠肺炎18070例,累计死亡341例。
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来势凶猛,蔓延迅速,不仅动物传人、人传人,还通过空气、实物接触传染,对国家、个人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影响。为了防控疫情,全国停工停学,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中国百姓居家隔离,度过了有史以来最漫长的春节假期,生活节奏被打乱;一线医护人员奋战前线,3000多名受到感染,几十名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然而到目前为止,病毒来源到目前依然不能确定,零号病人还没有找到。从主流的学术观点来看,病毒在动物身上变异,最后造成了人感染人悲剧;然而,也有观点认为,人类粗暴干涉自然,改变基因组序列,也很可能造成疾病爆发。
生命的遗传密码是自然演化的结果,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多一个基因会被淘汰掉,少一个基因会进化出来。长期以来,人类与野生动植物是和谐相处的,即使作为新冠病毒来源最大怀疑对象的蝙蝠,在东南亚一带至今还是被人类作为食物的,那里并没有爆发疫情。有了转基因技术,人类掌握了基因编辑工具,很有可能造成了基因跨界交流或变异。这一点或许是造成疫情爆发的内部原因。
二、人类免疫力下降是外因
然而,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人类的整体免疫力下降了。除感染源之外,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乃至死亡。因此,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人类免疫力的一次大排查,有基础病的患者受害严重,而健康的人群受害轻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自然界,天然物种是很少生病的,热带雨林不生病,草原不生病,荒漠也不生病,海洋生物更不会生病,所谓的病原菌、病毒不过是一些普通的物种而已。野生动物也没有医院,那么人类呢?1959年拍摄的电影《永恒的友谊》里,一位百岁的新疆老人照样骑马,笑声爽朗。由此看来,那个时候的人体免疫力应当是比现在高的。今天还能见到骑马的百岁老人吗?
人类免疫力的下降,与环境退化尤其是食物环境污染有很大的关系。以农业生产为例,农民就是庄稼、蔬菜、果树、中草药的医生,他们自己开药方,自己抓药,自己配剂量,并自己选择时间打药。在农民眼里,一次性打上农药几年无虫才好,越毒的药效果应当越好,因此高毒与剧毒农药就是首选。政府禁高毒与剧毒农药,他们就偷偷用。因为有市场,源头有供应链,白天不让卖就晚上买,总有办法找到。刚惊蛰农户就开始向果树打药,这个时候果树还没有发芽,也没有害虫,为什么也要打农药? 这是农药商和农药专家告诉他们的,没病防病,没虫防虫,总之提前打农药有好处。农药很便意,十几元一瓶,可打一亩地,自己的功夫不要钱,自己的健康没有考虑。农民感觉是防了虫或防了病,其实他打的药绝大部分污染了环境,也伤害了其本人。没有人告诉他们真相,因为农药商农药专家的话已经让他们深信不疑:不打农药就没有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