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从日本的“脱亚入欧”谈起
01
近代以来,当西方殖民主义开始兴起以后,中国和日本都曾经是受害者,先后沦为半殖民地。
作为摆脱这种屈辱命运的努力,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
一直以来,国内学者对明治维新都有很高的评价,前几年,有一部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更是把明治维新吹得神乎其神。
但是,很多中国知识精英不明白或不愿意承认的是,明治维新,内在地饱含着自我毁灭的因子,这就是脱亚入欧。
以明治维新为起点,最后一定会走到1945年8月15日的无条件投降,这是日本的宿命。
为什么呢?
因为日本崛起的时间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这个时候,一方面殖民主义达到了历史顶点,地球上西方以外的国家和地区,除了日本,全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另一方面,殖民主义也达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民族独立运动已经在很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蓄势待发,在有些地方,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日本的所谓“脱亚入欧”,就是要强行挤进老牌殖民帝国的行列,成为其中的一员,分一杯羹。这就使它既受到老牌殖民帝国(如英、法、以及后来的美国)的反对,也受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反对,日本绝没有可能同如此庞大的力量相抗衡,彻底失败是它必然的命运。
历史不能假设,但仍然可以设问一句:如果日本不是试图做一个取代英法的新殖民帝国,而是全力支持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日本的命运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02
在二十世纪初,有两个国家基本顺应了这样一潮流,结果使二十世纪几乎成了它们共同主导的世纪。
这两个国家,一个是苏联,一个是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期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情况,把民族问题同帝国主义时代的殖民地问题联系起来,提出了有关民族独立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
列宁指出: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先进国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应帮助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和他们结成联盟来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统治。
根据列宁的理论,苏联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即以极大的力度支援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在中国,具体表现为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支持国共合作,支持北伐,等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苏联的支持,中国革命的胜利将会经历更多的曲折、更长的时间,付出更大的代价。
当然,苏联后来的民族利己主义也越来越多了,在赫鲁晓夫之后,逐渐走上了大国沙文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的道路,不过这已经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