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纪念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的现实意义
今年是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在这个大日子即将来临的前夕,各种回忆纪念文章层出不穷,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铺垫,预计将在10月25日到来之际达到高潮。七十周年固然是个大日子,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今中美关系这样一种大背景,在当前中美关系的背景下,纪念抗美援朝的意涵不言而喻、尽人皆知。
但是,人们不会忘记,曾几何时,否定抗美援朝的声浪相当强劲,几乎夺取了当代中国思想舆论的主位,喧嚣其中的除了××党校几个大“专家”、大“学者”、《环球时报》某大主笔、人民日报“侠客岛”等之外,最知名的要数某著名将军,此人公开撰文说,《朝鲜半岛历史上就“拖累”中国》,该文淋漓尽致地阐述了关于朝鲜之于中国的“包袱”理论,说历史上朝鲜屡屡拖累中国,其中当然包括著名的抗美援朝,认为现如今“中国对朝鲜已经仁至义尽”,“朝鲜不能总是拿我的吃我的,还老来折腾我”,说“金正恩一意孤行实为延续政权”,中国应该“与国际社会一道平定半岛动乱”,等等,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厌朝、弃朝倾向。重要的是,这些言论并非网上公知、精英以及普世人士们的喧嚣,而是中国军界有相当身份地位的人说的,该文一经问世,中国主要报刊媒体争相恐后隆重推出,其影响简直不可估量。
只是经过最近这五、六年的变化演绎,中国政治风向明显大变了,上述种种否定抗美援朝的舆论声浪才归于沉寂、代之以纪念的热潮与赞扬的舆论了,这是一种可喜可贺的变化。虽然沉寂不等于湮灭,只不过蛰伏而已,但总比跳得老高、跳得很欢要好,否则,杨根思、黄继光等一切抗美援朝的英雄英烈就难免鞭尸之厄。
但是,如果有谁把这种纪念简单地看做是寻找心灵的鸡汤,那就未免太委屈那场伟大的战争了。曾记否,当时的中国可不仅仅是把它当做一场战争来看待,而是当成一场深刻的历史运动,其名曰“抗美援朝运动”。这场运动对中国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历史与战略影响。从历史为现实服务的角度,我们怀念历史,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忆念上,也不能满足于“看我当年多厉害”的精神慰藉,而应从重大历史事件汲取足够的营养,以资鼓励我们今天的事业,也就是说,要把抗美援朝这场伟大战争的现实意义充分挖掘出来,这才是对抗美援朝最好的纪念。
那么,抗美援朝在今天还具有哪些现实意义呢?
第一,关于“抗美”的现实意义
抗美援朝运动最核心的本质在于“抗美”。当此之时,中国不但在朝鲜同美国侵略者浴血厮杀,更在国内广泛深入地开展揭露美帝国主义面目、肃清恐美、崇美、亲美流毒全面的爱国运动,让战场上的胜利转化为全中国人民的思想与精神成果。现在,纪念抗美援朝的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当时中国出兵朝鲜的勇气、决心与英明,赞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意志与英勇牺牲的贡献,这当然都完全正确,但是,如果有谁忽视抗美援朝其实是在中国国内和国外两个战场同时进行这一点,则未免太过狭隘片面了。抗美斗争不能仅仅停留在真刀真枪的国外战场上,还必须更深入地进行在看不见硝烟的国内政治与经济战场上,这样两个战场相辅相成,彼此之间具有高度的关联性,都互为胜利的条件和依据。这样的“抗美”才是全面、真正的“抗美”。如果现如今人们仅仅满足于朝鲜战场的战斗,满足于在这些战斗中中国军队抗击了美国,那就纯属在熬心灵的鸡汤;如果把今天中国的“抗美”简单地复制成出兵再同美国打一仗,那就太未免肤浅片面了。
现实意义就是他成了历史,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现实意义就是他成了历史,永远不会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