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解读毛洪涛周新城同志遗言


  为了忘却的纪念(原题)

  作者:陈先义(解放军报)

  寒霜之后,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一个秋风萧瑟的季节,却发生着与美丽秋色不甚协调的甚至掀起舆论波澜的事件。

  进入十月,除了疫情之外,两个令人郁闷的消息接踵而至。一个是成都大学原党委书记毛洪涛为了理想信仰殉道。另一个便是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新城留下一篇意味深长的文章后也撒手人寰。

  毛洪涛书记临走时写下遗书,表达对学校和社会歪风邪气的强烈愤慨,写完后便投河自尽。这种以死相谏的精神引发社会激烈议论。

  有人认为,毛书记完全可以采取另一种人生态度,那就是睁只眼闭只眼,平安无事地混到退休,做一个安全的“庸人”,有什么不好?时下,不是有许多人把追求平庸当成时尚吗。但毛洪涛没有做这个选择。他是一个共产党员,是一个大学的党委书记,上级党组织给他的任务是必须在这所大学弘扬正气,坚持党的领导,把这所大学办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为祖国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人才的基地。但是,许许多多的极不正常的歪风邪气,阻挡着他完成党赋予他的这个光荣使命,阻挡着他向着理想信仰前进。

  回望一下,他前任的两位书记都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忍气吞声走过了他们的路程,在经过了激烈的思想交锋之后,他选择了以死来警醒这个浑浑噩噩的大学生态。

  眼下,成都党组织正在调查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如果毛书记遗书中的那些负面事件都成立的话,毛洪涛的死将是对我们整个社会的敲响的最沉重的代价极大的警钟。

  也有人说,毛洪涛死得不值,他完全可以用实名举报的形式表达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政治诉求,不该在恶势力面前以死的形式来抗争,如果在战场上,毛洪涛算得上一个逃兵。这个说法正确与否,社会仍在热议。当一个普通党员,面对种种恶势力,觉得自己非为对手,在成都大学那个狭小的范围内,感到无路可走时,做出那么一个了断自己的决定,无疑是一种表达愤慨和对生命的无奈的一种选择。就这个社会来说,总有说理的地方,不至于无路可走,但往往具体到某些局部某个具体单位,当歪风邪气成为主导时,让人产生轻生的念头是可能发生的。特别是有些院校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教学变成完全市场化以后,大学已经并非净土,有的大学甚至歪风邪气弥漫。比如一些教授包括少数领导可以肆无忌惮地在讲坛发表与党和人民的主流价值观相反的言论,可以对我们的社会制度横加指责,可以肆无忌惮地攻击我们的党和领袖时,在这样的单位工作,在这样的地方主持公道和正义,变成了难乎其难的事情。所以毛洪涛书记做了这样一个选择,我们应该认为是对整个大学教育的一种反思和警示。

查看余下7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9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9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