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新的一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会如何对付中国?


  时间本没有节点,2020与2021的连续性不因为各国元首的贺词而有所改变,新冠病毒也不知道人类有过节习惯,该有的会继续有,该来的还会来。

  跨年前后,道路纷驰,车如流水,人如游龙,诚太平盛景,无论贫富贵贱,连街达巷共庆盛世。我,并没有关注各国新年祝福词,也没有参与过手机中的红色海洋,倒是美国两艘军舰在台海的游弋“助兴”引起了我的注意,虽是常态,内心仍然很焦虑,自然地来了,又轻松地走了。

  我继续阅读故宫博物院有关甲午战争时期的电文史料,经常会读到“见倭船至威海北口,游弋西北,忽聚忽散,再向东北驶去……”。天朝帝国,不为所动,不为所惊,李中堂和他的同僚们都有“不足为虑”的信心。

  《马关条约》的问世,那是失败后的结果,其惨象之烈,开近代之首。

  然而,败局之前的普天之下未必不是朝野欢腾。李鸿章自朝鲜战争开打以后,呈给皇帝的折子中,先是“倭兵以三四万之众……我军奋勇剿敌,毙倭千人以上…..”,后是“倭兵以三四万之众……我军奋勇剿敌,毙倭数千人以上…..”,再后又是“倭兵以三四万之众……我军奋勇剿敌,毙倭万余或不计其数…..”。可笑的是,直到朝鲜被日本占领时,李鸿章的奏折仍然是“倭兵三四万之众…..”的表述。

  按战后还原战场,中国人的记述,日本人的记述,美国人的记述,相互印证,日本派往朝鲜境内的作战士兵总共也就四万不足,若按李氏奏折所记,早已经尽歼,哪里还有能力再战中国大陆?上下蒙骗,似成常态。

  为何要欺上瞒下?给大家列个战场奖励数据:双方交战,击退日兵,赏银三万两;夺炮一尊,赏银一千两;生擒一人,赏银六十两;打死一人,赏银三十两。靠如此重赏打仗,还有多少银两可以支撑战争?还有多少银两可以用来维持军需和后勤?还有谁不想谎报军情?

  中国教材里,一直在向国人宣传固定认知——明治维新让日本强大并战胜中国。

  我在之前也交待过日本明治维新的事,它对日本影响最深的并不是武力和财力,而是人力,日本人自强了,日本人开始敢于跟欧洲并列生存,日本人不再把自己不当人看。

  若论财力,即使经历了明治维新,甲午战争之前,日本仍然远不是清朝对手,日军开战的费用全靠发行债券筹集,而李鸿章开战前向朝廷索要300万两银子,户部未作片刻犹豫便予以拨付。

  若论武力,中日战船数基本相当,中方最大吨位是7000吨,日方最大吨位是4000吨,中方最大炮径为7寸,日方最大炮径为4寸,中方最快航速为16海里,日方最大航速为20海里。“航速慢于日本”成了清朝为失败找理由的唯一因素,没有一位高官从人身上找过原因。

查看余下6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