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从赵一曼的粗瓷大碗说起

2021-01-22 66082 0
作者: 安生 来源: 卢瑟经济学之安生杂谈

  这是一只粗瓷大碗,是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同志在东北抗日联军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饭碗。这只碗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当年有一篇文章,讲述了这只碗的来历:

  一个粗瓷大碗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烈士用的,她那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团政委。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有一回,一场激烈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鼓鼓的挎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从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通讯员为难地说:“这……这……敌人都消灭了,往哪儿还呢!”

  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chénɡ shènɡ)了满满一大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府该吃顿饱饭了。”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的。部队虽然还有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端着这碗高粱米饭,望着面前的小通讯员,怎么忍心责备呢?赵一曼趁人不防的时候,快步走进炊事棚,把饭倒(dǎo dào)在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这些,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到了,没(méi mò)有吭声,眼睛里却含着泪花。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de děi)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呀,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哇!”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当年,这篇文章是作为小学生的课文的。所以,在多音字的地方标注了汉语拼音。

  赵一曼烈士牺牲的时候,31岁。她没有看到抗日战争的胜利,甚至没有看到七七事变爆发,更没看到解放。

  当年东北抗联饮冰卧雪,赵一曼烈士是团政委。

  在《柏林日记》中,威廉·L.夏伊勒曾经提到,西线德军上至高级将领下至普通士兵,吃同样的食物。士兵们认为军官是自己的父兄,在父兄的带领下,奋勇作战。

  隆美尔有胃病,估计暗地里叫苦不迭。

  印象之中,曾经有一位德军军官,回忆自己在斯大林格勒的遭遇。进入保卢斯的地下掩体指挥部的时候,他闻到了浓烈的烟味、酒味和烤肉的香味。他当即愤怒不已,冰天雪地之中与苏联人拼死作战的一线士兵,显然是享受不到这些的。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