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农村广阔天地,依然大有作为
作者:吴铭(20210128)
拙文《农村“广阔天地”,值得高度重视》发表后,收到许多朋友的肯定。当然,也难免有朋友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担心。
我所说的当前形势下的“上山下乡”,让指让在城市被资本压榨的青年人,到资本反动势力统治薄弱的农村去,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吸取借鉴当年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在地方政府的关心下或者漠不关心更或者是刁难下,模仿王宏斌、史来贺、吴仁宝等,建立党的农村集体所有制生产组织,把农民群众,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城镇群众组织起来,按照“党组织领导、党团员带着、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实现社会主义的农村村民集体自治。
这是革命,这是打天下,不是坐享其成。
困难当然有。最大的困难是思想认识问题,是会不会做思想政治工作问题,会不会做宣传教育工作问题。
当年主席号召青年人“上山下乡”,那时中央有政策,山乡有党的组织,农村有骨干。今天不同,今天的上山下乡,是上“井冈山”,是开辟新天地,是去建立党的组织、发展党的力量。什么叫把群众组织起来?就是把群众组织到一个个相对稳定或者长期稳定的生产组织和战斗组织中来,解决吃饭、生存、教育、医疗、居住等最基本的保障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在此过程中进行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
可以断言,随着外资的大规模涌入和买办资本势力的膨胀,资本一方面需要逼迫、诱惑大批劳动力进城,为资本提供劳动力,同时,也必须尽量破坏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基本生活环境,因为农民是最大的劳动力来源。资本压榨之下,新一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将更加艰难,更加悲惨。当前,在城市务工的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已经面临住不起、学不起、养不起、病不起、死不起的现实困境,结婚生子,简直不敢想。资本控制下的城市并没有为他们准备最基本的生活基础,更没有准备什么光辉的前途。
广大农村凋敝,这恰是资本化、市场化的恶果。当年广大农民被私有化诈骗而离开家乡、走到城市时,就已经预示着今天的农村这种悲惨状况。
“上山下乡”,最大的困难,在于青年人自己身上的小资产阶级思维,在于深陷于资本编织的“成功学”美梦陷阱,以为自己“30年媳妇”总会“熬成婆”,总会有出头之日,总会有“上升空间”,总能在城市找到栖身之地。不要再有这种幻想了,近30年的历史及可以预见的未来,已经告诉我们,99%以上的农村人,在城市里没有这种“熬成婆”的可能,特别是那些大学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