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平邦:饱和式抗辩——一个女人单挑两个国家
欢迎收看《司马平邦说》。关于“孟晚舟案”,我们做了多期节目,比如第305期(谋害孟晚舟的都有哪些坏蛋?)、第365期(一个加拿大骑警对孟晚舟的阴谋施害)、第394期(国家恐怖主义无底线:孟晚舟案也许仅仅是一个序幕)、第189期(美国为什么打不败华为?)等等。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见证了“孟晚舟案”的大部分重要节点。
时至今日,中国公民孟晚舟已经被加拿大拘押超过800天,这场堪比《窦娥冤》的活剧,已经让生活在21世纪20年代的国人感到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震惊。不过也算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在2019年1月29日,美国司法部就宣布了对华为公司、有关子公司及其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的指控,并向加拿大提出引渡孟晚舟的请求。但现在孟晚舟并没有被引渡到美国,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2019年3月3日,孟晚舟提起了对加拿大政府的民事诉讼,这个中国女人指控加拿大政府严重侵犯自己的宪法权利,在孟晚舟的诉讼对象中,还包括加拿大边境服务局以及加拿大皇家骑警这两个单位,她所挑战的被告,那都是国家级的。
最近,孟晚舟的律师团队正式公布了该案的一些细节。这些细节的公布让这宗跨国讼案的大轮廓和大脉络逐渐被呈现。我们作为对孟晚舟个人非常同情,但其实又很无能为力的旁观者,倒可以从这些大轮廓和大脉络里得到启示。我总的感觉是,它更像华为公司设计和正在制造的另一项高技术产品,有着庞大严密的格局。在常人看来,打官司嘛,就是让律师们把当事人的诉求都表达出去,然后在法庭上获得更多的支持。但你看“孟晚舟案”,是以多条分支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格局,而这个由多条分支构成的网格,又与它的诉讼对手和诉讼环境形成严密对应关系。看明白后,我就想,华为做产品是如此严密,打官司比做产品好像还严密。
让人开眼。
这些西人表面上讲究女士优先,骨子里仍然是吃人不吐骨头
下面我就把“孟晚舟案”的大轮廓和大脉络试着厘清一些,给大家看看。
第一个分支,是政治驱动。孟晚舟律师团队已拿出充足证据,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任期间,曾多次公开表示,会把孟晚舟引渡案作为同中国展开贸易谈判的筹码,孟晚舟在美国人手上,就可以要求中国必须接受美国的无理需求,以此来实现美国发动贸易战所想获得的经济政治利益。此外,孟晚舟的律师还指出,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以及其他官员一系列被记录在案的公开言论,也可以证实该案件存在着强烈的政治驱动,即美国和加拿大为了与中国展开政治斗争,拿一个中国女人的个人自由作为筹码。
用加拿大罪犯交换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