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中国不能永远不当头
众所周知,现如今的中国已经十分“荣幸”成为美国全球战略所瞄准的头号对手。对此,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中国长期同美国对着干的结果吗?是中国领头率领一帮国家或一个集团同美国对峙、对抗的结果吗?
显然都不是!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奉行同美国进行战略合作的政策,一直在维护、加强既有的全球秩序,不挑战、不威胁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即便在涉及自己主权及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对美国也大都采取忍隐退让的姿态。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尽管如此,中国仍然没有逃脱被美国定位成头号战略对手的厄运。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已经发展崛起到如此程度,客观上把中国摆在这样一个战略位置而无法回避、也无法逃避了。也就是说,并不是中国主观上愿意扮演这样的战略角色,而是客观实际之使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也是人们所普遍认可、认同的“共识”
就主观意愿而言,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奉行“不当头”、“不抗旗”的国家战略,凝练一点儿说就是“韬光养晦”。这一战略的核心要义是回避或淡化同资本主义、霸权主义的战略斗争,通过隐藏锋芒、屈辱退让(甚至夹着尾巴做人)的办法降低来自现代帝国主义霸权集团的战略压力,避免他们将矛头主要对准中国,以此获得发展的机遇和时空,养精蓄锐、壮大实力,以期一鸣惊人、一举成功。大致了解一点中国成语“韬光养晦”来历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几千年前的“卧薪尝胆”,还是几百年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无一例外都是这样的故事。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到现如今,中国已经将类似的故事演绎了将近三十年,现在恐怕再也演不下去了。这倒不是说中国把这场大戏给演砸了、演的不成功,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把这场大戏演得十分到位、十分成功,总体上做到了“忍常人所不能忍,容常人所不能容,行常人所不能行,受常人所不能受”,因而取得了举世震惊的伟大成绩。
但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恰恰是十分突出的发展成绩,把中国推到了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不可避免地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头号战略对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很有必要重新审视“不当头”的策略,并依据新的情况界定其新的涵义。
一、“当头”与“称霸”不是一回事,当头也照样不称霸
过去,在阐述中国“不当头”的时候,往往都同时强调“不称霸”,而且还要前置加上“永远”二字,是谓“永远不当头”、“永远不称霸”。二者如此这般地联系在一起,似乎“当头”等同于“称霸”一般。
应该说,“当头”就等于“称霸”,这在西方的战略学说中确实如此,但在中国却不是这样。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上,中国差不多一直都是东方世界的“头”,但中国始终都不是西方意义上的霸权国家,历史上中国这个“中央王国”对番邦臣属国家既不殖民、也不征税,而刻意推行所谓的“仁政”,以满足天朝上国的虚荣。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就没有“称霸”的历史基因,现在也依然如此。即便今后中国“当头”,中国“永远不称霸”的政策也不会改变。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