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清华附中国际部、王振华及富人移民
前两天,因为一篇疑似某女大学生在微博上写的矫揉造作的小作文,微博上都玩起了#既然提到privilege#(特权)的梗。
▲微博截图
该女生在小作文提到她在夏令营中认识的“双国籍妹妹”,就读于“清华附中国际班”,将来可以直升清华,但“妹妹”想读中戏,这样就必须高考,故而陷入纠结……人家可以直升清华、还要纠结要不要放弃,眼馋不?——这是典型的“凡尔赛文学”套路,只不过“晒”的不是她自己,而是她的这位“妹妹”。
▲微博截图
然后,该女生“高傲”地开始对公众进行道德审判:“我们这群人在有特权的环境里学会了善良,而网上那群人只会嫉妒和叫嚣”。
好事的网友扒拉了一下该女生的微博相册,判断她的家境其实也一般,离资产阶级和所谓的privilege阶层差远了,只是经常发一些奇葩言论。
同样是生在中国这片土地,同样处在社会底层,这位女生的价值观怎么与我们差这么远——连起码的公平、正义都不要了?就这种特立独行的价值观,还能成为她“高傲”的资本。
不过,这篇小作文让这位女生成为群嘲对象的同时,却把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又是“双国籍”、又是“直升清华”……
网友们震惊了:《国籍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难道还有人顶风作案、违法乱纪搞“潜规则”?
昨晚,清华附中通过《环球时报》出来辟谣了:
没有“清华附中国际班”,只有“清华附中国际部”;没有“双重国籍”,清华附中国际部生源都是“外籍学生”;没有“直升清华”,需要申请、面试和笔试。
▲微博截图
这不辟谣还不要紧,笔者对于那位女生的小作文,权当看个编造出来的“笑话”;这一辟谣,反倒让笔者震惊了一把。
清华附中国际部去年毕业了49人,主流申请的是美国的大学,人家都不屑于申请清华。的确,全球排名前十的大学美国占了一半,20名开外的清华算老几啊。
23人申请了清华,才录取了17人——这的确不是直升,升学率“才”74%——这离“直升”的privilege还差点儿火候。
大多数网友针对清华附中辟谣的反应与笔者是一样的,社会两极分化背景下教育资源的极度不公平是引起网民群情激愤的根本原因,这样的群情激愤是基于公平、正义最基本的诉求,要知道大多数省份每年通过高考进入清华的学生也就几十人。74%<100%,但这也依旧是privilege。
当然,笔者更感兴趣的问题是,清华附中国际部招收的学生到底是哪国人?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