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如果人类可以靠二氧化碳充饥——共产主义还是赡养人类
今天早上看到消息,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马延和带领团队,采用一种类似“搭积木”的方式,从头设计、构建了11步反应的非自然固碳与淀粉合成途径,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核磁共振等检测发现,人工合成淀粉分子与天然淀粉分子的结构组成一致。
许多读者问我的观点。
我觉得人类离重大选择,又近了一步。
这个重大选择是“共产主义还是赡养人类”。
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生产力的飞跃。每一次飞跃,都让我们更接近现代人。
早期渔猎采集社会,人类食物不足,人吃人。这是狭义的人吃人。
随着渔猎采集社会进入刀耕火种阶段,人类的食物相对丰富了,人类不再吃人,而是杀死俘虏,只杀不吃。
青铜器让人类从刀耕火种进入农牧社会,粮食有了基本的保障,人类不再杀死俘虏,而是把对方作为奴隶蓄养。
铁器的普及让人类的生产力更加发达,大量森林被开发成农田,人类不再蓄养奴隶,而是进入封建社会。
但是,在一些地区,还有溺死婴儿,遗弃老人,卖掉女孩,搞童养媳的现象——因为粮食不够吃。
按照收入比,清代的粮食是很贵的。道光末年陕西一石粮食(大约合今天160斤),大约5两银子。没记错的话,和太平军拼死活的湘勇每月的军饷是5两。160斤粮食,能让一个青壮年,卖命一个月。这在今天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那是一个普遍营养不良,经常饿殍遍野的时代。
1828年,德国出现合成尿素。1838年,英国制成磷肥。人类进入石油农业时代。中国进入类似阶段在1970年代。
从此,吃不饱饭成为历史。记住,解决粮食问题的,不是一群骗子半夜按手印,而是工业化以后,有了两弹一星,从国外引进了大化肥。
但是,如果让所有人都能从碳水化合物自由进入蛋白质自由,目前的耕地面积还是很紧张的。
一方面粮食转化为蛋白质,转化率很低,要实现蛋白质自由,就需要远远超过现有耕地面积的耕地。
一方面并不是所有土地都适合耕种,适合耕种的土地,一般也适合建设。
人工合成淀粉,有可能突破这个极限。
那时,人工合成淀粉可以用比现在少得多的土地,提供远远多于现在粮食产量的碳水化合物。富裕出来的耕地面积,可以用于种植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作物,也可以用于建设住宅。
如果,那时人类再实现了使用氮气直接制造各种氨基酸,那么人类真不再需要耕地了。
如果,再突破了可控核聚变,那么人类也不再受能源上限的束缚。
可以预期,那时的人类具备更文明的社会关系的物质条件。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