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楷模——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一生应当这样过
编者按:今天刷朋友圈的时候,发现有人转发关于魏巍老师的文章,我才知道今天是魏巍老师去世13周年。
可能很多年轻人对魏巍老师不够熟悉,只知道他是《最可爱的人》作者。但当深入魏老的一生,你就能知道这样一位老人是多么可敬。
他用他的一生展示了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在各个时代的选择。革命年代,他服从组织,需要他写什么他就去写什么。晚年,当看到一些社会乱象时,他也没有视而不见,反而重新学习互联网,始终战斗在第一线。
又想起,在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期,是魏巍老师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以表纪念。如今,将此文重新分享给大家。
说到“最可爱的人”这五个字,你会想到什么?会想到解放军,会想到现在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会想到默默无闻的社区工作者、环卫工人、民警、志愿者……
2020年,这个特殊的开年让社会上涌现出无数“最可爱的人”,从抗美援朝长篇通讯稿《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走了出来,来到了今天。跨过时间和空间,志愿军战士和如今的“抗疫战士”赋予了这五个字同样的含义。
追寻这五个字的来源,作者魏巍说,那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从他心底里跳出来的字符。是他在三次进入朝鲜战场进行一线采访之后,在听过数十个志愿军战士真诚的讲述之后,从心底里跳出来的字符。
《谁是最可爱的人》从2001年开始就陆陆续续从中小学教材当中删除了,删除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2001年开始上小学的我,确实没有在课本上见过这篇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感人篇章。
就算没有在课本上看到过这篇大作,我们却依旧可以在各种媒体上看到这五个字,“最可爱的人”仿佛已经从志愿军的代名词变成解放军的代名词,到今天变成了所有抗疫战士的代名词。
伴着最美丽的这五个字,我也开始慢慢了解作者魏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020年3月6日是魏巍老诞辰1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一起追寻陌生而可敬的魏巍老师,追寻这个最可爱的人。
魏巍,1920年出生在那个多灾多难的中原大地,17岁参加八路军并战斗在太行山上,从写宣传标语到写诗歌,战士需要什么他就写什么。他细腻的笔触鼓舞了战士们的信心,抒发了战士们的满腔真情,他用自己的文字深刻描绘着前线战士的心。
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三次入朝采访前线志愿军,最终写下了影响深远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破例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的赞扬,毛主席立即批示:印发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