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能辜负社会主义——纪念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寒春
近日,一篇题为《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的文章引发了刷屏,相比这个结论式的论断,笔者更希望听到的是“中国不能辜负社会主义”,并希望真正的共产党人以此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就像毛主席晚年说的,“建立新中国死了多少人?有谁认真想过?我是想过这个问题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来自不易,她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用青春和鲜血浇灌出来的。烈士应该被铭记,他们的鲜血更不能白流。
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也吸引了全世界多少仁人志士,一个个白求恩式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投身到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中,其中就包括美国前核物理学家琼·辛顿,她的中文名就是大名鼎鼎的“寒春”。
11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10年6月8日,寒春同志因病逝世,享年89岁。
寒春同志的不幸离世,在中国的网络媒体上引发了民众自发的深切悼念。寒春去世后的第10天上午,北京各界群众300多人自发前往位于北京昌平的沙河小王庄农场,举办寒春追思会。“深切缅怀寒春同志”的条幅挂在会场正前方——而成为“中国革命同志”是寒春一辈子的追求。
寒春的家人在她的遗像前拥抱,寄托哀思
6月20日上午,几家进步团体在北京东风宾馆召开了“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寒春同志追思会”,从知名的学者到外地专程来京的普通同志,大家纷纷踊跃发言,追思会从一大早开到了傍晚……
张耀祖同志在追思会上发言
寒春同志的逝世为什么会引发中国民众如此广泛的思念?其中的缘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时间回到2004年2月,北京春寒料峭。著名作家魏巍和妻子一起,带着自己的女儿、女婿和外孙一家,来到小王庄农场看望寒春。寒春的丈夫阳早刚刚在一个多月前的2003年12月25日,也就是毛主席诞辰110周年的前夜不幸离世。
90年代后期,主办《中流》杂志的魏巍同志,第一次慕名拜访寒春夫妇,成了小王庄农场的常客,几人相互交流对时事的看法,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此次来的本意一则是看望寒春、表达对阳早同志的哀思,一则是想让子孙接受一点教育。(笔者后来接触过魏老的子女,都是很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魏巍同志把事先写好的条幅:“向中国人民的朋友,白求恩式的共产主义战士阳早、寒春同志致敬”献给寒春,寒春一个字一个字念过,面含笑意地收下了。接着,寒春便向在座的年轻人,讲起了她和丈夫阳早的往事。
对于为什么会要去延安这个问题,寒春笑着回答:“可以说是一个梦想的破灭和另一个信仰的开始。”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