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 三评《长津湖》:不要“敌人的致敬”
01
《长津湖》的结尾,美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残部终于通过水门桥逃出生天,发现附近高地上仍有志愿军阵地,却无人开火,走近一看,原来100多名准备打伏击的志愿军战士,均已死于酷寒,但还保持着射击姿势,是为著名“冰雕连”。
特写镜头:美军师长史密斯少将一脸庄重地向“冰雕连”敬礼。
这一镜头让我产生了强烈的不舒服感,它颠倒了胜利者和失败者的关系,似乎在暗示美军才是胜利者,因为宽宏大量地对待敌人,是胜利者才有的特权与心境,失败者是没有资格讲究这些的。
美军向“冰雕连”敬礼,很多人都津津乐道,但自始至终,不过是一个传说,并无可信史料证实。
相反,九兵团在战后清理战场时,却发现这些烈士的遗体,大多有再次遭到美军枪击的痕迹。
美军为什么要向已经牺牲的志愿军烈士射击?
无非两种可能:
第一,美军要通过侮辱志愿军烈士的遗体,来发泄他们遭到志愿军迎头痛击,几乎全军覆灭的挫败感,失败者经常会这么干;
第二,从长津湖到兴南港,一路被志愿军穷追猛打的美军已成惊弓之鸟,看到志愿军的影子就胡乱射击,不管他们是不是已经牺牲。
无论怎样,这都与美军致敬“冰雕连”相去甚远。
事实上,在朝鲜战争中,美军虐杀志愿军伤员和战俘的事件层出不穷,其手段之残忍,连有“兽军”之称的日军都自愧不如,很难相信他们具有尊重对手的美德。
——1950年11月29日,在新兴里经受了志愿军一夜围攻的美军,发现了十几名志愿军重伤员,天亮后来不及撤退,躺在雪地上奄奄一息。残忍的美军将这些毫无反抗能力的重伤员摆成一排,浇上汽油点火焚烧,伤员的惨叫声响彻了整个山谷。
——就在同一天,在西线的清川江左岸,40余名志愿军因负伤落入美军手中,被直接集体枪杀。3天后,在真兴里地区,又有31名志愿军战俘被美军屠杀。
——第五次战役期间,位于华川地区的一家志愿军医院来不及撤退被美军包围。对已经没有作战能力的伤员和医护人员,美军用机枪扫射和放火焚烧等方式,惨无人道地将数百名伤员和医护人员全部杀害。
——在石岘洞北山的战斗中,两名志愿军重伤员被美军俘虏后,美军士兵为了取乐,竟用装甲车将他们活活碾死。
……
诸如此类的惨案,还有不少,不一一列举了。
概括来说,这些既违反国际公约也充满兽性的行为,才符合美军的本质,但《长津湖》为什么要总结性、炫耀性地展示美军的“骑士风度”呢?
02
美军少将向“冰雕连”敬礼,在《长津湖》中早有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