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析美国对北京冬奥会的“外交抵制”
01
北京冬奥会圣火即将在59天后的2022年2月4日点燃,对“苦疫情久矣”的全世界老百姓(无论是不是冰雪运动的爱好者)来说,这是为数不多值得期待的喜事、盛事之一。
但美国反华势力似乎蓄意要给大家添堵,又整出一个所谓“外交抵制”的幺蛾子。
“外交抵制”指的是官员不参加冬奥会,但运动员可以参加。
这种抵制没什么太大意思,因为奥运会本来就不是给官员准备的,美国官员来还是不来,北京冬奥会都会照常举行,并且精彩程度一点也不会减少。
对北京冬奥会搞“外交抵制”,从一个侧面说明,美国对中国的围堵,已经进退两难,只能搞一点象征性很强,伤害性不大的小动作。
打个比方,这就像一个曾经在社区横行霸道的流氓,看到从前被他欺负过的一家人盛装外出,但他已经没有胆量公然上去打劫了,只能带着一种包括羡慕、嫉妒、不服……等复杂因素的心理,狠狠地向地上吐一口痰。
如此而已。
02
美国对北京冬奥会的“外交抵制”,令我想起了发生在2008年四月的北京奥运火炬在欧洲和北美传递时饱受骚扰的事件。
2008年的时代氛围,和今天截然不同。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大街小巷回荡的主题曲是《北京欢迎你》——
我家大门常打开 开放怀抱等你
拥抱过就有了默契 你会爱上这里
不管远近都是客人 请不用客气
……
那个时候,许多中国人一派天真浪漫,真的觉得“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可是,西方对奥运火炬传递过程的蓄意刁难,西方主流媒体如BBC、CNN等等在西藏问题上的信口雌黄,一下子让整整一代中国青年猛醒了。
人们发现,西方的主流媒体、政要一点也不尊重最基本的事实、一点也不尊重他们挂在嘴边上价值观。
中国人蓦然发现,本质上,西方就是看不得别人好,尤其看不得中国这样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同时又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大国走上繁荣昌盛的道路。
美国和西方在“地球村”里为我们预留的,无非是一个替他们打工甚至向他们乞讨的二等公民的位置。
许多青年都和我谈起过,他们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重新思考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并很快就有了新的结论。
2008年,我注意到,海内外的中国青年学生抗议的主要对象,是西方的主流媒体。
在某种程度上,这甚至比抗议西方的侵略政策影响更加深远。
因为主流媒体,正是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主要载体,并且,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它们都曾经头顶“客观、真实”的光环。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