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之:“墨茶”如残叶,被无情地吹走了


  一个大凉山的b站小播主“墨茶Official”,刚二十三岁的他,在贫病交加中饿死在出租屋了。

  生前粉丝不足二百,死后现在已超142万了,但他再也看不到了,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我们不知道他的模样,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账号头像是一个卡通的男孩,众多的报道中也不见他的名字,他在无名中默默地死去了,又在无名中死后被社会关注,他象旷野里的一株小嫩草,也象天上的一丝云,在生命正要绽开的时候,一股风来就没了。所能留下的“没了”只是让善感的人们不愿直视怎么就这么“没了”。

  他贫困,而且患病,最后是饿死的。他病着想吃草莓,但草莓他说“太贵了”,他想冬至吃饺子,二十三岁了才只知道有这风俗,一块八一片的药他只能一片一片地买。他病着、饿着,一个人在寂寞、孤独、无助中死去了。这样一个死去的场景,使他的死多了几分凄凉和悲惨,也让人们对他的死多了一份同情和关注。还能有什么呢?过不了几天,依旧的仍旧会依旧,无名的他很快也将消失于无名。

  “墨茶”男孩的死,容易让人想起《卖火柴的小女孩》里的那个小女孩,他们都死在寒冬季节里,一个孤零零地渴望着草莓味,饿死在出租屋,一个孤零零地在划着的火焰中看到流着油的烤鹅向她蹒跚走来,冻饿而死在街头。所不同的,也许安徒生写的就是一个童话故事,而“墨茶”则是这个月所真发生的。

  我们不忍消费“墨茶”的惨死,更不忍用“墨茶”的死去赚什么流量。这个孩子的死,的确使我们很多人陷入悲伤的情绪中。

  然而,又不得发一发声音,是为死者,也是为诸多生者。在他那样的青春活力的年龄,死亡、饥饿是本不该轮到光顾他们的,他们本该或还在校园徜徉于书海,或刚参加工作对生活充满着憧憬,但是“墨茶”却是不幸的,只因他奶奶一场病全家负债,使他的家庭支离破散,他也成了孤单的流浪者,又不幸的他患了病,打工被黑,看病无钱,唯一能寄托的,只剩下了网络那个虚拟的世界。不到二百粉丝的播主,是不可能挣到钱的,他也许只有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才能感受到一点点的憧憬,和得到尽管没几个人看的丝丝慰籍,增加一百个粉,他就高兴的不得了,孩子似的以为“这是个好的开始”。小女孩从火焰里看到天堂、亲情和美食,“墨茶”也从没几个观众的直播里看到“活的希望和美好。”

  一触到这个男孩的死,就让人无比悲伤,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发自心底里的痛楚,因为正是这样的一个青春年龄,和饿死这样的死去。更为触动人的是他的坦然,极饿极痛中发出生命中最后一条动态:“而我还在病床上躺着,令人感叹。”我们不懂他最后所说的“令人感叹”是什么心境,但年轻活泼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他感受到的一定是贫困的撕咬,饥饿的吞噬,病痛也许已是其次。

查看余下4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墨茶走了,再没有痛苦。今天我们悲叹墨茶的命运,我们何尝不是下一个墨茶,只是我们不知道那一天什么时候到来,只是知道那一天一定会来!
0条回复
好文、可是人家当大官的不看、他们只是讲:奔小康了。
1条回复
qqn这隐因为他们屁股坐在那里,不斗争绝不要指望能让他们听见。
4年前•浙江省   232回复
这个社会不能没有穷人,因为穷人是社会财富的制造者。这个社会也不能存在无用的人,因为无用的人是社会财富的消费者。制造财富的穷人一旦因某种原因成了无用的人,他就应该离开这个社会而死去了。这是现实,也是规律。但,这并不适合毛泽东时代。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