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田:22岁的墨茶为何就能够做到淡然等死
今日,市场竞争早已经深入家庭关系内部,各种市场竞争失败者在家内,也只能够享受“淘汰品”的地位和对待,举凡父母亲子和夫妻关系之间,也无不如此,墨茶与父母关系紧张,不算是意外。
这个孩子的情况,也不算是偶然吧。战国时期苏秦就遭遇过:“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作为一名职高肄业学生走上社会,其出路会咋样呢?一些少年躲在网络空间里不出来,除了成瘾因素,现在世界不多么友好吧。
墨茶显属于最先被从蛋糕上挤下来的那些人
深圳那些三和大神,算是早就看透了,他们选择自己把自己从劳动力市场上放逐出去。要不然,积极打工又咋样呢?他想选择过正常人生的话,各类开支的基本数目,是他们永远都挣不到的,所以,就“过分理性”地选择了拒绝“当厂狗”,然后,除了“做一天阔以玩三天”的自我“享乐”之外,他们也不可能找到另外的空间吧。
很有可能的情况是,一些网瘾君子也是一种“被网瘾”的状况,现在世界里已经没有了他们的体面生存空间了,在虚拟的世界里他们还有同志和友谊,还能够找到某种相互肯定和人生意义。
很可能,大陆的状况现在还没有到最坏的时候,台湾也许先一步达到了均衡——在台有超过4成的男孩挣不够结婚条件,剩女比例(30-34岁未婚)高达4成。而大陆的北上广深目前还只达到2成多一点而已。也许正因为如此,还有很多大陆父母的旧头脑,尚未被新时代给彻底规训过来,所以还老是有逼相亲和逼婚,估计过些年就慢慢算了——认命了。
法国左翼思想家阿尔都塞说,一个人的社会化链条,最重要的有两环——在中世纪是教会和家庭,而现代则是学校和家庭。福柯则重视资本主义社会中间,会用各种方式去规训人们,使其符合社会关系再生产的需要,还往往伴之以惩罚越轨的方式,进行强硬纠偏,使每一个人都回归“正道”;这软硬两手,恰好也是阿尔都塞所重视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镇压性国家机器的功能。
很显然,作为一个高度异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一个人要成为合格的雇佣劳动者,需要其具有技术或文化素质,也还需要自觉地服膺各路管理权威的作用,成为一个有效率的生产者不说,还得为节约管理或监督成本做出应有的贡献。
就这样,家庭教育对于劳动力规训效果作用巨大,尽责的父母需要被改造为一个有效的规训与压迫链条——使其后代成为合格的雇佣劳动者,当然,理想状态下要优先成为高效率劳动者。惟其如此,今日中国的异化社会中间,父母在孩子成长道路上,往往都是在扮演着各种消极的压迫角色——逼着做作业,逼着去雇佣劳动制下,逼婚逼嫁等等。对于平均线以下的孩子而言,大多数是达不到父母师长要求的,这样贴近施加的压力,对“少年失败者”而言,仅仅可能转化为纯粹的负面阴影——孩子们在家内就已经成为强力打压和逼迫的对象,由此丧失了温情和陪伴。也许,游戏和网瘾固然是一个新的诱惑,但是,虚拟空间作为现实的替代品,往往更满足作为“少年失败者”的基本需要。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