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会怎样“扶贫”?再谈墨茶病亡事件


  昨天的文章又被“用户投诉”了,删节版投给另一个号了,想看可点击这里:墨茶为何会怀念毛主席?

  事件的发展随着一篇记者调查的抛出,已经大有“反转”之势。

图片

  这篇报道的很多细节与之前墨茶发出来的动态以及晒出来的拖欠了两千多元医药费的医院单据,还有知情网友透露的信息并不完全一致。究竟是墨茶没有说实话,还是墨茶的父母没有对记者说实话?墨茶已死,基本很难追究。

  透过这篇报道,我们看到了几个关键信息,一位三岁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十五六岁就与父母不和被母亲赶出家门要求自食其力最终因贫病致死的墨茶,一位有房有车有店生活富裕的墨茶的母亲,以及一位晚年生活美满幸福的墨茶的外公……

  一个结论呼之欲出:墨茶的死是他“家庭的问题”,是他“自己的问题”,甚至个别人开始指责墨茶是有问题的“网瘾少年”,“自己作的”!所谓的“反转”要的大约就是这个效果。

  不过,一边做直播一边还要打工,很难与一个所谓的“懒惰的网瘾少年”挂上钩吧?事情还会不会进一步反转笔者不知道,墨茶已经被成功地“反转”成一个“不完美的受害人”,然而,这样的“反转”并未改变墨茶死于贫病交加的事实。

图片

  而这个贫病交加的事实为何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无非是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诸方面,芸芸众生或多或少地面临着与墨茶相似的压力。

  墨茶的死无关扶贫工程本身,他只是在“人间正道私有化”的市场大潮下,无产阶级普遍贫困化的一个特殊例子,他遭遇了一般打工人可能的遭遇,特殊之处仅仅在于叠加上了家庭的悲剧。

  首先对那些总喜欢搞“用户投诉”的人申明一点:凉山的扶贫工程成就是巨大的,拆迁安置、铺桥修路、兴建学校……极大地改善了凉山的面貌,笔者举双手赞成这些扶贫举措。

  不过,笔者还是想提一点自己的想法。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里精辟地指出:

  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是:生产的物质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所有的只是生产的人身条件,即劳动力。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那么自然就产生现在这样的消费资料的分配。如果生产的物质条件是劳动者自己的集体财产,那么同样要产生一种和现在不同的消费资料的分配。庸俗的社会主义仿效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部分民主派又仿效庸俗社会主义)把分配看成并解释成一种不依赖于生产方式的东西,从而把社会主义描写为主要是围绕着分配兜圈子。

查看余下7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3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