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茶之死“反转”了什么?
接连两篇文章被“用户投诉”,原本不打算就墨茶之死再说什么了。然而,在昨天文章被投诉后,就看到了界面新闻抛出的第二篇报道《“饿死的B站UP主”人生另一面:家境尚可,因违法多次被拘留》,还是止不住愤怒,想再多说几句。
前脚是四川在线的一篇“记者实地探访”、却单方面采信与墨茶有“家庭矛盾”的墨茶母亲的陈述,远在上海的界面新闻的这位高级记者连“实地探访”都省去了,就着四川在线的报道、墨茶母亲陈述以及所谓的“知情人士”的话,一篇标题惊爆眼球的“新闻报道”就出笼了。
在界面新闻的报道中,笔者之前的质疑依旧没有得到解答,墨茶父亲带他治病的报道与网友凑医药费、出院还欠上千元的爆料存在根本出入;两篇报道中提及的“家人在出租屋寻找发现其已去世”与“房东发现,通知家属”的另一则报道以及相关当事人的描述完全矛盾,我们到底该信谁?
而关于所谓的“因违法多次被拘留”,界面新闻的报道中只交待了短短一句话:“前述知情人士透露,在外打工期间,墨茶因参与违法犯罪行为,多次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一篇近1500字的报道,就标题重磅提出的主要内容,却仅有短短40字的交代,真可谓“惜字如金”啊。
对于网友的质疑,界面新闻网站的这篇报道下面置顶了这位“界面高级作者”的回应:
作者声称是“出于为逝者讳,我们隐去了已经被处理的违法行为”。而记者在报道里写道,“因为有糖尿病,按照医嘱,墨茶不能喝饮料,但亲属在他的出租房中发现了大量的饮料瓶。”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墨茶纯粹是自己作死的!还有比这更恶毒的揣测和攻击吗?这就是作者所谓的“为逝者讳”?
饮料瓶是怎么来的姑且不说,就算是墨茶自己喝的,这位记者大约没有营养不良、低血糖的经历。这个笔者有亲身体验,低血糖时心慌、头晕,喝高糖饮料的确能够立刻缓解。对于病人来说这的确是“饮鸩止渴”,但对于因为没钱买药还得一片片买的墨茶,记者大人有什么资格这样去恶意揣测和诋毁呢?
笔者在昨天被删文章里写道:事情还会不会进一步反转笔者不知道,墨茶已经被成功地“反转”成一个“不完美的受害人”,然而,这样的“反转”并未改变墨茶死于贫病交加的事实。
四川在线的报道让墨茶成了有问题的“网瘾少年”,界面新闻的报道进一步让墨茶成了有前犯罪前科、借钱不还、自己作死的有问题的“网瘾少年”。
墨茶身上发生的“前科”似乎远不止这些,还有人扒出他16岁时以“清羽”的网名在QQ群借钱不还的历史。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