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西安一码通又崩了!社会主义中国该有统一的健康码
今天早上就在大批市民站在寒风中等待着“扫码”核酸检测的时候,西安一码通又崩溃了。
就在半个月前,西安一码通才因为“访问量过大”崩溃过一次。
一码通崩溃的原因很多程序员朋友已经分析过了,从技术角度其实不难解释,很可能是软件系统在最初的设计上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么高的瞬时并发数;而在12月20日上午首次“崩溃”紧急修复后的两天又发生了多次崩溃,核酸查询也被限定在只能查询24内的结果,这让那些被要求最近两次核酸阴性才能出行和工作的市民无所适从。
之所以紧急修复后仍然存在问题,且需要使用限定核酸查询时间段的权宜之计,很大概率就是系统架构设计存在先天不足,无法短时间内扩容,因为在现在的云计算平台,扩容的硬件条件根本不成问题。
而这次崩溃都半个月过去了,如果还没完成系统架构层面的扩容,就不得不让人质疑第三方公司的能力了。
西安一码通的第一次崩溃曾经引发了一些网络传闻,将矛头指向美林数据。很快美林数据就出来澄清,将锅甩了回去,称自己只负责赋码算法,系统运营是由电信西安公司和东软公司负责。
不过这场小小的舆论风波也让笔者注意到一个以前不曾留意的问题,那就是目前各地的“健康码”系统一般由当地政府拨款,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交给第三方资本公司开发和运营维护的。
例如,西安一码通是由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牵头,中国电信西安分公司负责开发部署,再有电信西安分公司出面招标外包给第三方公司,最终中标的是西安东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西安东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是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东软的外资(具体是日资)持股合计在22%以上,甚至超过了第一大股东东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这样的外包采购会不会存在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笔者暂且不去讨论;但第三方资本企业可以从中赚钱是毫无疑问的。上次系统崩溃还牵扯出另一个第三方资本企业“美林数据”,这里会不会存在层层外包的问题呢?层层外包的猫腻和隐患,大家应该都知道的。
市场经济和私有规则通行的情况下,将公共项目外包给第三方资本企业笔者也无话可说;但笔者想问的是,全国各地健康码的基本规则、用途都是大同小异的,为什么各地还要单搞一套系统,各自去找第三方资本企业采购外包,重复开发,这不是对人民群众公共财产的巨大浪费吗?每一次采购,都让资本大赚了一笔,关键如西安一码通,还做得这么烂?
健康码在抗疫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从提出搞健康码到现在也已经快两年了,但似乎并没有打算全国统一健康码。其实,各地自搞一套健康码还互不相认,已经给老百姓的出行造成了不便;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做法给流行病学调查造成了巨大的不便。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