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为什么煤炭资源要私有化市场化?
为什么煤炭资源私有化市场化?
——观电视专题片《零容忍》感受之三
《零容忍》第三集《系统施治》揭露了内蒙古与煤炭有关的几名中管干部的腐败罪行。一是曾任乌海市委书记,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党组成员、副主席的白向群。2018年4月被审查调查,2019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向白向群行贿的37名老板中涉煤的多达20人。二是曾任鄂尔多斯市市长、市委书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云光中。2019年6月被审查调查;2020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他受贿所得的近亿元财物中,收受一家涉煤企业的就达到3700余万元。三是原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曾任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的云公民。2019年10月被审查调查;2021年经法院一审公开审理,将择期宣判。法庭认定的受贿金额4个多亿中,绝大多数都与内蒙古相关。
片中介绍这三位腐败官员与其他腐败者不同的一显著特点就是“都与煤炭相关”。“内蒙古自治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乡,分布广、储量大、易开发。2002年到2012年,是我国煤炭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内蒙古自治区也由此迎来了经济迅速崛起的十年。但与此同时,在巨额利益驱使下,涉煤腐败也愈演愈烈。”“一些审批部门的领导干部也利用职权,涉足煤炭领域,侵占煤炭资源,有的领导干部老子在前台批煤,儿女就在后头捞钱;有的领导干部赤膊上阵,直接用手中的权力获取煤田;有的领导干部通过暗股或者干股的方式参与其中,谋取了巨额利益。”片中说这三个人“都曾经在煤炭资源丰富的盟市担任过一把手,最主要权力之一就是资源配置权。而对于煤炭企业老板来说,无论是购买煤矿、置换煤田,还是推进煤转化项目都需要政府审批,这就使企业老板有了“围猎”的需求,也使政府官员具备了寻租的条件。”片中例举了他们及其家属、子女如何与私营煤炭老板权钱交易的大量事实。
片中指出,涉煤腐败在内蒙古不只是个案,而是对煤炭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政治生态产生了严重的系统性破坏。内蒙古自治区在煤炭资源领域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即违规违法获取、倒卖煤炭资源,违规违法配置煤炭资源,涉煤腐败问题严重污染当地政治生态,煤炭资源领域问题扩散蔓延。截至2021年10月,专项整治共查处涉煤腐败案件736件1023人,其中厅局级69人、县处级243人,查处涉煤经济案件57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39人,追缴挽回经济损失523.88亿元,以空前的力度,宣示对腐败零容忍的态度。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