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中国绝不走资本主义道路——谈“融合论”的产生与破产
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在那时,在国内,经常能够听到这样一种说法。说人类社会将来的发展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融合。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那时的人们看到的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相当富裕,而社会主义国家都比起这些富裕国家要贫穷一些。所以他们不再相信社会主义能够战胜资本主义。另外,他们可能心里也会想,将来是资本主义有可能取代社会主义的。但是他们似乎还没有公开的胆量这样说,于是他们采取了一个折衷的说法,即所谓“融合论”。
等到了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了,东欧也发生了剧变,这种“融合论”也没有人再提起了。似乎在那些“融合论”的倡导者们看来,资本主义已经战胜了社会主义,所以原来的“融合论”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自然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正如美国作家福山所写的,人类历史已经到了所谓终结的阶段,即历史再也不会有任何发展,没有任何变化了。人类历史因此也就已经终结了。
当然,当时,国内有不少学者,也有不少老干部,是不赞同所谓“融合论”的说法的。但是,在当时那样一种国际大环境中,包括国内的一些主流媒体,也没有人能站出来批判这种“融合论”。那些不赞同“融合论”的学者,以及那些老干部,也找不到能够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阵地。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当时我们的一些媒体,或者这些媒体中的负责人、媒体的主编、主笔、专栏作者,已经深深地中了资本主义自由化之毒了。
当年,提出所谓“融合论”观点的人,可能会有如下的想法:我们的改革开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与设备,而且还引进了大量的国外资金(资本)。这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建设发展,是离不开资本主义的。如果我们在舆论上还是说要坚持社会主义,那么这样的社会主义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社会主义,而是已经接受了资本主义因素的社会主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其实就是一种融合。所以如果将来发展下去,那么中国可能就是这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融合的一个很明显的状态。
这种看法是只看到表面、没有看到内在,只看到现象、没有看到本质的观点。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要把社会主义改弦更张,回到资本主义那里去。中国要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引进大量的资金,都是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服务的。同时,在引进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我们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不能变、政治制度不能变、意识形态不能变。如果在这些领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那就确实会滑向资本主义的危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