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卢世源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九)


  九,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优越性和劳动生产率

  卢世源先生在他的文章中专门谈了社会主义经济效率的问题。我们在认识了实现了按劳分配的公有制经济模式之后,也来谈一谈正常的公有制经济(指实现了按劳分配的公有制经济)的优越性与效率问题。

  从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实践。在这100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可以区分为两个不同时期:前一个时期是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后一个时期为改革时期。而当我们来讨论公有制经济效率时,我们必须具体区分不同阶段、不同模式的公有制经济。

  首先,就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经济效率而言,无论是苏联还是中国,用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从而使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整个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公有制经济是高效率的,对于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其次,在社会主义国家完成工业化之后,建立产权制度的苏联模式继续存在,成为了一种病态的公有制经济模式。对这种产权制度与公有制特点相互矛盾的病态公有制模式,进行效率的探讨是毫无意义的。

  第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生产目的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的生产目的是不一样的。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那样,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因此,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的效率表现为财产的增值,即盈利的最大化;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因此,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效率表现为工人或劳动者消费需要的满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两种经济的效率衡量的准则是完全不同的,用私有制企业或资本主义企业的盈利要求来衡量国有企业或公有制企业的效率状态,这是一种对社会主义经济无知的表现。

  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主导私有化的专家学者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公有制缺乏效率。但是,这种缺乏效率的公有制经济仅仅是以建立产权制度的公有制经济体为依据的。而建立产权制度的公有制经济则是一种病态经济模式。因此,把病态的公有制经济模式缺乏效率作为依据倡导私有化改革是完全错误的。

  列宁曾经说过:“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资本主义创造了农奴制度下所没有过的劳动生产率。资本主义可以被最终战胜,而且一定被最终战胜,因为社会主义能创造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列宁选集》第四卷第16页)。建立了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基本制度的公有制经济,就是一种“新社会制度”,这种新社会制度,它有什么优越性呢?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