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国明|巅峰对决,步步惊心:我们如何创造奇迹走到今天?


  美国对中国的定位已定,视中国为美国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在中美对决出最终结果之前,或者美国实现遏制中国的目标,中国再也无力崛起,或者美国从目前的地位陨落,再也无力遏制中国,否则不会再有改变。

  不但不会有改变,而且,因为美国自身的问题暴露得越来越多,中国发展的速度超出美国的预计,美国的时间紧迫感越来越强,美国的战略焦虑越来越严重。美国人会越来越认为,留给美国的时间也不多了。

  即使俄乌冲突爆发,发动整个西方发达国家对俄罗斯进行全方位的制裁和包围,美国对中国的定位也没有改变,主要资源还是用来对付中国。20年前911事件的爆发转移了美国对中国的注意力,但现在不会了。因为20年前,中国块头还没长大,美国觉得还有时间,认为形势还在可控之中。

  我们说留给中国准备的时间不多了,其实是因为美国的时间不多了,所以美国着急了。在这个时间窗口内,美国要么竭尽全力,要么坐视中国崛起,你说美国会选择哪一个?

  何况,最近的俄乌冲突也给美国发动盟友全力遏制中国,提供了机会,美国怎能甘心放弃?

  所以我们真的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再对美国抱有幻想了。我们当然希望中国的战略发展机遇期能够继续延长,在跟美西方不发生激烈冲突的情况下,以较小的代价实现崛起,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结果。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退一步讲,只有我们针对最坏的可能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让西方核算代价和收益之后,认识到战略冒险无利可图,我们才有可能实现较小代价崛起的目标。我们的准备越充分,西方进行战略冒险的可能性也就越低。

  一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颠覆、遏制、削弱中国的目标从未放弃过,只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对中国实施的战略有所不同。

  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前三十年,美国对中国的主要战略就是封锁加遏制。现在有很多人都在抱怨中国当时闭关锁国,这种说法存在至少两个误区:一是中国并没有闭关锁国,否则156项重点工程是怎么来的?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近乎从无到头,迅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是怎么实现的?这当然离不开当时中国对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开放和引进政策。

  与“市场换技术”不同,中国通过苏联的援助,迅速搭建起工业体系的基础框架。即使后来跟苏联关系恶化,中国也没有停止对东欧和亚非拉地区的经济贸易外来。一些人的开放是有特定含义的,他们只承认对西方世界的开放才叫开放。问题是,当时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中国实施严格的封锁政策,怎么开放?要中国跪着求着向西方开放吗?

查看余下8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7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7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