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广:全球生物安全威胁四起,中国如何应对?
2022年以来,生物安全领域“黑天鹅”事件频发: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肆虐全球、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曝光、多个国家报告发生不明原因的儿童急性肝炎病例……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
就目前生物安全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日前专访了清华大学国际生物经济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生命安全研究院院长王宏广。
常态化核酸检测能降低总体防疫成本
知事:3月份以来,我国多地迎战奥密克戎变异株。面对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新特点,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应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王宏广:首先,我们应对新冠病毒,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有科学的认识。新冠病毒是人类有记载以来,传播面最广、影响人群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变异速度最快的病毒之一。而奥密克戎变异株有两个主要特征:传播速度极快,其BA.2亚变体的R0值接近10;重症率、死亡率相对其他变异株较低。
防控疫情,我们要坚持“动态清零”,并不断优化、细化防控对策与策略。要对“动态清零”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它不是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清零的“绝对清零”,而是“社会面清零”,将疫情控制在可管可控范围内。具体防疫工作中要做到“三个防止”:防止盲目扩大隔离区域、扩大隔离人群、延长隔离时间。有的省市不允许低风险地区的人员进入,有些地区限制农民下地干活等,这些层层加码、“一刀切”的做法都要认真地加以解决。
5月9日,北京海淀区甘家口附近一处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点。
一些城市最近实施了常态化核酸检测,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尝试,能够提升监测预警灵敏度、遏制病毒快速传播,进而避免大范围的静态管理,降低总体防控成本。实际工作中要因地制宜,科学安排检测的频率和布局,将对公众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为应对美国的生物霸权
应像修“防空洞”一样建防疫站
知事:近期,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引发各方高度关注。美国的生物霸权已经对很多国家构成了安全威胁。我们有必要采取什么措施去应对?
王宏广:据统计,美国国内目前有13家正在运行、扩建或规划中的P4实验室,以及多达1495个P3实验室,在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控制有336个生物实验室,并通过各种手段“巧取豪夺”其他国家的生物资源。
2002年9月26日,美国马里兰州弗雷德里克,军事人员在德特里克堡的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外站岗。
可以说,美国的生物霸权已经形成,表现在这些方面:
第一,美国拥有生物领域90%以上的根技术;
第二,美国的高等级生物实验室数量占全球近50%;
第三,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生物资源库;
第四,过去20年,美国的生物安全研发经费累计达1855亿美元;
第五,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合成冠状病毒而不留痕迹的国家;
第六,美国是世界上唯一拒绝《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核查机制的国家。
未来,美国的生物霸权可能像核霸权一样,改变世界安全格局,影响未来几十年的安全。为了做好应对,我建议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像修“防空洞”一样建防疫站,建设好生物安全十大体系:
一是构建生命安全保障体系,大幅提高防控传染病、防御生物威胁的能力;
二是构建农业生物安全体系,绝对保障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大幅提升防御农业生物灾害的能力;
三是构建生物多样性保障体系,切实保护濒危生物,探讨恢复已灭绝生物的技术和途径;
四是构建人类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做好人类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保护、利用工作;
五是构建国门生物安全体系,构建新时代的“生物新长城”,大幅度提升防御有害生物入侵的能力;
六是构建国防生物安全体系,针对150多种可能改造成生物武器的病原物研发疫苗与药物,确保能够防御生物战;
七是构建生物技术创新体系,支撑引领生物安全事业与产业的发展;
八是构建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增加高等级生物实验室数量,严格进行安全管理、培育顶尖人才,杜绝技术滥用、实验室泄漏事件的发生;
九是构建生物安全法规体系,依法保障生物安全;
十是构建生物安全国际共同体,促进生物安全国际合作与交流,联合国际社会的力量,要求美国尽快接受《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核查机制。
俄乌冲突不会动摇
我国粮食安全基本格局
知事:俄乌局势持续紧张,对世界粮食安全形成挑战。我们如何保证将14亿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王宏广:俄乌冲突已引发世界粮食、能源、食用油价格的全面上升,必然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一定影响,但国外一些媒体的相关报道与事实明显不符。中国粮食安全需要系统、全面、客观地看待。
首先,俄乌冲突会增加粮食进口费用,但不会动摇我国粮食安全“吃饱没问题”的基本格局。我国2021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83公斤,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人均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21%,“吃饱没问题”。我国已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能够保障6.6亿吨的粮食产量,中国人不会再挨饿。今年我国粮食安全虽然面临俄乌冲突、极端天气、中美经贸摩擦的三重冲击,但总体在可控范围之内。
4月19日,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青竹街道季时坝村,村民在田间施肥。
其次,我国粮食安全“吃好要进口”是基本国情。从长远看,我国粮食安全还面临着人均耕地少、进口食物多、种植业规模小、效益偏低、粮价偏高、国际竞争力弱、年轻粮农少、粮食浪费多等困难与问题。此外,城镇化、工业化用地量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人均粮食消费量不断增加,将进一步增加保障粮食安全的难度。2020年我国进口粮食相当于9亿耕地的产量。吃好需要进口是基本国情,粮食安全的弦始终不能松。
第三,保障粮食安全应“八管齐下”。《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提出,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此基础上,我建议增加六个措施:
一是“生粮于海”,在300万平方公里海洋捕捞鱼类;
二是“产粮于山”,用南方10 亿亩草山草坡种植食物;
三是“要粮于改”,用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1亿亩播种面积;
四是“储粮于友”,建立稳定的海外10亿亩耕地的食物供应链;
五是“节粮于用”,减少粮食浪费;
六是“稳粮于共同体”,加速建设粮食安全共同体。
通过这八项措施,我国有望形成8亿吨的粮食产能,加上适当进口,完全能够实现“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目标。
像抓“两弹一星”一样抓生物技术
尽快打造一批“国之重器”
知事:您预测,生物技术将引领新的科技革命,生物经济将成为数字经济后的又一个经济增长点。我们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来发展生物经济?
王宏广:“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
我建议,采取八条措施来发展生物经济:
第一、把生物经济作为“疫后经济”的重点,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生物技术与生物经济的发展。
第二、像抓“两弹一星”一样抓生物技术,加强技术创新。建议把生物技术作为新科技革命的重中之重,把生物技术强国作为科技强国的主要内容,制定《国家生物技术与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5)》,尽快打造一批生物经济时代的“国之重器”。
5月1日,一名临床试验志愿者在杭州注射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第三、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成全国最优秀的科技力量,组建“中国生物技术联合研究院”,使我国生物技术率先进入世界领跑行列。
第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300名左右生物领域的国际顶尖人才。
第五、打造国际一流生物经济园区与基地,成立“中国生物经济行业协会”,为生物技术园区、企业、研发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支持,为政府管理生物经济提供支撑与协助。
第六、建立健全生物经济法规体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基础上,出台《生物技术与产业促进法》,从管理体制机制、政府采购、监管政策、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促进生物技术与生物产业发展。
第七、加强对生物技术和生物经济的领导。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协同创新和产业化的新机制,统筹管理与服务生物经济的发展。
第八、由中国牵头组建“国际生物经济联盟”,促进技术合作与人员交流,开展相关标准与政策研究、主办国际论坛与技术交易大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