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广:全球生物安全威胁四起,中国如何应对?

2022-05-11 2380 0
作者: 高楼、斯基、晓琰 来源: 长安街知事

  2022年以来,生物安全领域“黑天鹅”事件频发: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肆虐全球、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曝光、多个国家报告发生不明原因的儿童急性肝炎病例……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

  就目前生物安全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日前专访了清华大学国际生物经济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生命安全研究院院长王宏广。

  常态化核酸检测能降低总体防疫成本

  知事:3月份以来,我国多地迎战奥密克戎变异株。面对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新特点,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应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王宏广:首先,我们应对新冠病毒,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有科学的认识。新冠病毒是人类有记载以来,传播面最广、影响人群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变异速度最快的病毒之一。而奥密克戎变异株有两个主要特征:传播速度极快,其BA.2亚变体的R0值接近10;重症率、死亡率相对其他变异株较低。

  防控疫情,我们要坚持“动态清零”,并不断优化、细化防控对策与策略。要对“动态清零”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它不是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清零的“绝对清零”,而是“社会面清零”,将疫情控制在可管可控范围内。具体防疫工作中要做到“三个防止”:防止盲目扩大隔离区域、扩大隔离人群、延长隔离时间。有的省市不允许低风险地区的人员进入,有些地区限制农民下地干活等,这些层层加码、“一刀切”的做法都要认真地加以解决。

  5月9日,北京海淀区甘家口附近一处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点。

  一些城市最近实施了常态化核酸检测,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尝试,能够提升监测预警灵敏度、遏制病毒快速传播,进而避免大范围的静态管理,降低总体防控成本。实际工作中要因地制宜,科学安排检测的频率和布局,将对公众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为应对美国的生物霸权

  应像修“防空洞”一样建防疫站

  知事:近期,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引发各方高度关注。美国的生物霸权已经对很多国家构成了安全威胁。我们有必要采取什么措施去应对?

  王宏广:据统计,美国国内目前有13家正在运行、扩建或规划中的P4实验室,以及多达1495个P3实验室,在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控制有336个生物实验室,并通过各种手段“巧取豪夺”其他国家的生物资源。

  2002年9月26日,美国马里兰州弗雷德里克,军事人员在德特里克堡的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外站岗。

  可以说,美国的生物霸权已经形成,表现在这些方面:

查看余下7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