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定:我们用高成本借来了没收益的美国债,接下来怎么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余永定】
5月14日,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线上举办了“世界经济、金融与全球秩序展望”研讨会。下文整理自余永定教授分享的观点,未经演讲者本人审阅。
今天,我想谈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外汇储备安全、人民币国际化三个问题。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黄金汇率被美元所取代,美元的地位没有削弱反倒加强,这对研究国际金融的人来讲比较疑惑,有黄金支持的时候,大家不相信美元,没了黄金支持,大家相信美元,这是怎么回事?最根本的是美元的信任没有因为体系的崩溃受到动摇。
现在,国际货币体系叫作美元本位,这存在着一个根本的内在矛盾——注意,矛盾是中性词,没有贬义——根本的矛盾是美国只有通过保持经常项目逆差,才能为世界提供美元流动性,实际上也是为世界提供储备货币。
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是纯粹的法定货币,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其价值加载在美国信用的基础之上。信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欠债还钱,钱和债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不能说欠100块钱最后来了贬值,还的是10块钱。
随着世界贸易增长,国际所需要的储备货币也在增长,美国为世界提供的储备货币占到多数。而美国维持的贸易逆转越大,美元最终贬值的可能性越大,美国无法遵守信用的可能性越大,这个问题本质上是两难。
到2021年底,美国净海外负债15万亿美元,在美国外债对GDP的比例不断上升的情况下,美元之所以还能够保持稳定,很大程度是因为由于种种不同的原因。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对作为储备货币的美元有很强的需求,美国的大量外债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其他国家为了积累外储而从美国购买的美国国债,其中日本、中国、卢森堡、英国、爱尔兰5个国家购买了3.6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如果世界上其他国家减持或者不再购买美国国债,则美元贬值。同时,美国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导致的通货膨胀会进一步削弱美元地位。相当长时间以来,美国日益提高的净外债对GDP的比例、国债对GDP的比例、以及美国过去十几年施行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使得外国投资者一直担心美国会因为国际收支状况恶化、通货膨胀加剧美元贬值。
【2021年1月27日在美国华盛顿拍摄的美联储大楼。新华社记者 刘杰摄】
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俄乌冲突之后,美国冻结了俄罗斯银行3000亿美元的做法严重破坏了美国的信用。对于核大国采取这样的措施是过去不可想象的。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进一步受到了地缘政治因素的沉重冲击,这是国际货币体系目前所面对的局面。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