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科兴资本迷局
1
5月27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开就“接种新冠疫苗后患上白血病”的社会现象进行回应,会上中疾控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接种疫苗后出现一些症状和疾病,其和疫苗接种是否有关,相关的判断需要遵守规范流程,并要有依据。如果有怀疑,要报告给接种单位,由接种单位组成多领域专家组,收集相关资料。”
疫苗出现副作用已经不是第一天了,但鉴于副作用往往过渡期短且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不断有基层地方明里暗里得“层层加码”、半劝导半强制地推行疫苗接种,舆论发酵并无太大波浪。
但是最近一年多来,以科兴为主的疫苗连续出现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胶质瘤、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荨麻疹等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死亡的极端案例,这不得不引起重视。
作为疫苗监管体系的一部分,中国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简称AEFI系统)已建立了十余年,但2018年时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彭向东曾指出:“中国的AEFI系统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包括系统的灵敏度、透明度、数据公布的及时性、分析效率等多个方面。”
四年时间过去,这套系统的效果仍不尽人意。
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接种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数据依旧非常少,且透明度也不够高。
去年5月28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2020年12月15日至2021年4月30日的新冠疫苗安全性监测数据,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阶段性对疫苗不良反应数据进行了不甚详细的公开。
此后官方再也没有关于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的最新数据公布,并且公众至今也没有任何一个公开入口可以查询到这些数据。
最新数据显示,新冠疫苗在中国已经接种了33.8亿剂次,而公众对全国范围内的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的最新情况一无所知,距离上一次信息公开已经整整一年。
这一点倒真的可以对比一下美国:美国的疫苗不良反应检测系统(简称VAERS)会根据上报信息动态更新——正是依靠这套系统,去年4月美国报道了六例年龄位于18-48岁的女性在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后两周内发生了一种极其罕见的血栓,其中一例死亡。
也是依靠这套系统,去年6月25日FDA决定对辉瑞和Moderna新冠mRNA疫苗说明书进行修订,向美国民众发布警告:以上两种新冠疫苗接种将增加心肌炎和心包炎(心脏周围组织炎症)的发生风险。
此前,我已经写过很多辉瑞疫苗在境外的严重接种后果,这次轮到国内的科兴,在抗疫进入新阶段、新态势的当下是否还是要抱守疫苗抗疫、以及如何正确看待疫苗,已然刻不容缓。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