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茂:历史演变的本质和资本扩张的逻辑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时候,必然遭遇经济危机,这是马克思早就论证过了的事实。

  中国经济下滑,我们要怎样走出困境?本文回答这个问题。

  作者介绍:张文茂,原北京市城郊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对人民公社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农业集体经济等重大问题有着深入研究。

  一、改开以来发展的两个波次正在终结

  农村解散集体经济,退回到家庭小农经济以后,实际的经济功能主要不在于发展农业本身(农村改革对农业本身的功能基本上是负面的),而是在于促成了囯内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和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深度大融合。这种发展表现为我国资本势力扩张的两个大的波次。

  首先是农村改革释放出大批自由的农村廉价劳动力。劳动力的重新商品化并与城乡生产资料(资本形态)的结合,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复辟的开始,为城乡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促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波次的资本主义扩张。这种扩张使社会生产力在国内市场范围上于世纪之交达到相对过剩的水平。第一波次发展造成的国内产能过剩必须找到更大市场,以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于是,整个社会生产不再以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而是服从于资本追逐利润的最高目标,转向了“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体制和结构。甚至不再满足于正常的对外贸易,而是进一步转向了对国际资本的全面开放,招商引资,放弃经济主权,以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形成了依附型外向经济结构,实际上是以全球化为口号与美国为首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融为一体,为国内相对过剩的生产力打开了国际世场,促成了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中美国”格局和我国经济总量的第二波次的扩张。

  一句话,改革,促成了国内城乡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开放,又为国内相对过剩的产能找到了国际大市场,同时促成了国际资本在我国攻城略地的大扩张。这就是改开四十多年经济发展的本质。而现在的问题,是这两大波次的扩张都已经遭遇强大的阻力,撞到了南墙,失去了继续发展扩张的势头。所以,我们正面临改开以来资本扩张两个波次的历史性终结。

  但我国经已经深度融入美国主导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严重依赖外贸出口和过度金融开放引进外资,大部分产业的主导权业已被外资撑控。在这种形势下一旦中美陷入战时脱钩状态,而农村处于一盘散沙,则必然会陷入极端混乱状态,失去任何反击的基础和依托。只有农村重新组织起来,才能为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体系奠定基础,为摆脱美帝国主义的经济控制创造条件。而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其实是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要落后和反动的生产方式,如果没有土地集体所有制的限制,早就被资本主义所改造了,完成土地的兼并集中,怎么能够维持四十多年呢?所以,现在面临的选择,要么放开土地流转,鼓励资本下乡,最终完成这个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要么重新回到集体经济,回到社会主义道路上来。如果真要回到集体化道路上来,那就必须重建新的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和经营体制。这个新体制就是链接从村级到乡镇再到县城的城乡大三级体制。

查看余下5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0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