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眼花缭乱的睡眠建议,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今天,科技日报发了一条信息,内容为“研究发现睡前玩手机伤眼又折寿”。
内容本身没啥大问题。主要讲的是巴克衰老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了饮食、眼睛和寿命之间的联系,夜间盯着电脑或手机屏幕,暴露在光污染的环境中对节律始终影响很大,这不仅会损伤视力,还会的对大脑甚至全身产生影响。
该话题一度冲上了热搜,当日阅读量达到3.6以,讨论5.2万。
睡前玩手机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这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共识了。
比如,手机蓝光影响生物钟,会诱发睡眠延迟;又如,长时间晚睡,容易引发肥胖、高血压、高血糖等;还有,如果关灯玩手机,相比昏暗的环境,手机屏幕的亮度过于鲜亮,会加重视疲劳,让眼睛产生烧灼感、眼痛、畏光等,严重的甚至会诱发致盲性眼病青光眼;再如,当下都将手机当做放松的方式,又普遍睡得晚,大脑得不到有效休息,注意力、记忆力、情绪调节力等功能都会下降。
此外,今年3月19日,央视新闻报道称,“4天睡不好就可能长胖”。人民网于次日报道称,“睡眠时间不足或诱发癌症”。同日,南方人物周刊报道,“每晚睡眠不足6个小时,持续一周就会导致体内700多个基因发生改变”。
这些报道,和正常人日常生活的感受是吻合的,即长期晚睡、睡眠不够、日夜颠倒、睡前耍手机时间过长等等,都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的确,睡眠难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老大难问题。
在今年3月下旬,世界睡眠日前后,中国睡眠研究协会等机构联合发布了《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该报告称,2021年超过3亿中国人存在睡眠障碍,仅35%的国人每天能睡够8小时。
并且,过去10年国人入睡时间晚了两小时,睡眠平均时长从2012年的8.5小时缩减到了2021年的7.06小时,成人失眠率高达38.2%。
这里头,固然有智能手机/平板普及的原因,它使得人们更方便地躺在床上玩这些智能设备。
然而,更重要的,或许应该算是996、007用工制度的逐渐普及和扩大化——过劳+生物钟被打乱之后,明明很困却怎么都睡不着觉,只能用刷手机来进行一天之中难得的放松,久而久之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这和该报告的数据是吻合的睡眠的三大困难人群是新手妈妈、学生和职场人士。
新手妈妈是不得已,其作息只能配合新生的小婴儿,作息混乱+睡眠少基本属于常态;学生,主要是诱惑太多+自律不足的问题,少数是课业繁重的原因。当然,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相对年轻,大多数都属于熬得动的状态。
那么职场人士呢?明显,与人人喊打的用工制度有莫大关系。工作了一天,累个半死,明明不想熬还不得不熬,想睡却怎么都睡不着觉,这应该也算得上现代人排得上号的“惨事”了。
专家们,当然另有说法,比如:
今年1月7日,人民网报道称,“保持规律睡眠就不算熬夜”。
好家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保持规律就好”,这么简单一句话,就完全将晚睡、熬夜、睡眠不足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人体可能的伤害全部给消弭掉了。
然后,昨天还有一个同样上了热搜的话题,“睡前玩手机缓解抑郁情绪”,其理由是通过社交行为缓解抑郁焦虑。
这明显,与今天“睡前玩手机伤眼又折寿”这一话题构成了矛盾。
然而,此前还有一个与此相对立的话题,“睡前玩手机增加抑郁风险”,因为蓝光影响褪黑素分泌,越玩越不想休息,导致休息节律紊乱,抑郁,应激障碍等。
“睡眠”,简简单单两个字,其分量何其的重。
然而,这么多纷繁复杂,彼此对立的混乱信息,实在让人眼花缭乱、头晕眼花。
为此,我们只能说,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还是《黄帝内经》说得好,“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
虽然,在很多时候,早睡是一种可望不可即的奢望。但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要创造条件,调身调心,尽可能地早睡睡足。
【文/重楼,红歌会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针砭药石”公众号,授权红歌会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