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干强:国家安全战略的经济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这对于科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一般实践来看,所谓底线就是根据实践的价值目标,判断实践成功还是失败的界限。底线思维是一种重要的辩证思维方法,它能使人在实践过程中,对照可能产生的最坏结果,预先发现行为失误;面对不同阶段的各种矛盾,既在底线之上敢于大胆试验和探索,又注意及时发现会突破底线的问题,从而不断校正实践方向,最终达到实践成功的目的。把握战略实践的底线思维,尤为重要。因为战略底线一旦突破,就是全局性失败。战略底线,不像战术、战役底线那样容易把握。后者底线比较清晰,一旦突破,兵败如山倒,后果会即刻显现;而战略底线涉及的因素多而深,往往寻藏在社会现象的背后,即使被突破了,后果不一定很快显现出来。因此,认清战略性成败的底线,需要更全面、深入地掌握唯物史观和辩证法。
国家安全涉及国际、国内方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领域,比较复杂。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尤其是意识形态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可以认为,一国生态、经济的安全,决定其政治、文化和社会(狭义)的安全;而政治、文化和社会(狭义)的安全又对生态、经济的安全起到维护作用。就生态和经济两者关系而言,尽管生态的作用更为基本,关系人的生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生态与经济几乎是结合在一起的,所以,这里我们把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归并在一起,统称经济安全。在这种含义上,经济安全决定着整个国家五大领域的安全;经济安全的底线也是国家整体安全的基本底线。
需要指出的是,国家安全与国家安全战略在概念上有差别,前者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领域是否安全的客观状态;而后者则是国家主体依据国家五大领域安全的战略性认识,为维护国家整体安全而采取的战略性对策,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显然,国家安全战略的实践主体只有对国家各个领域的安全底线有清晰的认识,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巩固和维护国家安全的经济底线,才能在国家安全战略实践中增强自觉性,掌握主动权。
那么,国家安全战略的经济底线究竟是什么?人们能够把握吗?笔者认为,这种底线不但客观存在,而且完全可以把握数量界限。它主要由三条相互联系的底线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