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干强 蔡万焕:论公有制是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

2022-07-12 1357 0
作者: 何干强 蔡万焕 来源: 红色文化网

  一、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清这个道理。”显然,共同富裕,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中国化、大众化表达,集中地反映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朴素共识。既然实践目的是实践过程的结果,那么渗透科学理论原则的实践目的必然规范和制约实践过程。弄清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对于促进科学发展、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深刻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核心是要深刻认识它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共同富裕属于财富和收入的分配范畴。唯物史观揭示出,“一定的分配关系只是历史地规定的生产关系的表现。”生产关系的基础即生产资料所有制,所以,财富和收入的分配关系,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表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只能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经济基础决定的、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共同富裕,是必然趋向未来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由于客观上存在多种经济成分,不可能在全社会实行按劳分配,但是,只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在这个经济成分中结合市场经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就可以从总体上缩小全社会的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容易理解,在同样社会生产力条件下,如果有60%以上的劳动者能够在公有制企业中通过按劳分配取得收入,那与60%以上的劳动者只能到私营企业主那里打工取得雇佣工资相比,显然全社会的收入差距要小得多;这是因为前一种劳动者能参与剩余价值分配,而后者剩余价值在扣税后都归企业主,初次分配关系就是两极分化。

  我们绝不应当撇开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基础来谈共同富裕。那种搞绝对平均主义,主张人人收入均等的富裕,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而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愿望,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少数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平均收入高的所谓高收入社会,但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上,内部存在两极分化,外部存在对发展中国家剥削,其实是少数人的极高收入拉高了社会平均收入,这根本不是共同富裕。西方发达国家面对初次分配的两极分化,采用转移支付等财政再分配手段,对低收入劳动者搞最低工资制、扩大就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福利制度等,这是否促进共同富裕之路?不是。因为这些都以维护私有制经济基础为前提,因而不可能消除两极分化,只是缓和资本主义对抗性阶级矛盾的改良主义政策措施。

查看余下7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