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可卿:美式民主为何不能普世?
作者:贾可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当代理论思潮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年第8期
项目: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学者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全球主义”(XJ2020013)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美式民主在世界范围内有着重要影响,并曾被当作西方“普世价值”的重要内容而广泛传播。然而,美式民主本身存在精英统治、金钱政治、重制衡轻民意等结构性缺陷;美式民主在消除贫富分化、维系族群团结和提升治理效率等方面存在功能性不足;美式民主输出总是以美国利益为纲,经常造成输入国的战乱而非和平,造成经济社会的停滞而非发展,存在迁移性障碍问题。因此,其所谓“普世”往往只能停留于一厢情愿的想象。中国政府提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在理论内容、实现方式等方面实现了对西方“普世价值”的超越。
[关键词]民主美式民主“普世价值” 全人类共同价值
自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以来,美国按照启蒙理想设计政治制度,为美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的发达国家奠定了制度基础。不少美国人也因此信心倍增,将美国的制度设计和道路选择认定为“普世价值”,并试图将自己的经验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复制。然而,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美式民主的表现都可以说是弊病丛生。
一、美式民主的结构性缺陷
民主意味着人民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也就是实现政治上的自决、自主。这种自主是人的价值追求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文明发展和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但美式民主制度因其内在的结构性缺陷,未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
其一,美式民主实质上是精英统治的民主。美国的先驱者在创建美国的时候,普遍赞赏和向往“共和”。但出于对多数人的暴政的高度警惕,他们对“民主”的态度相当含糊。因此,美国联邦宪法的起草者们最终创建的政体是三权分立制衡的共和政体。其目标是既要防范个人独裁,也要防范暴民民主。当然,随着民主在实践中日益脱离全民直接民主的古典形态而演化为代议制的精英民主,民主与共和之间的裂痕也逐渐得以消弭。民主的精英模式的优点是:它不必依赖全体人民对公共利益的透彻把握和治理国家的能力,而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一小部分有管理才能的精英个人,从而将国家治理问题予以简化。但精英模式的一个问题在于:过于信赖精英会“为共同利益服务”有可能在实际上给予其“腐败的机会”。即便在美国这样的先行民主国家,历史上也曾先后出现过若干政治豪门、权贵世家,他们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呼风唤雨,美式民主散发出浓郁的“王朝政治”气息。对于这样一种美式民主,可能以达尔的“多头政体”来称呼较为切近。所谓多头政体,也就是一种多重的少数精英的统治。而如果代议民主已经转化成为少数精英统治的政治,那么就很难说它仍然是人民的统治。拉里·M.巴特尔斯(Larry M. Bartels)就此指出:“我们的政治体制运行得看上去不像一个‘民主政体’,反倒像一个‘寡头政体’。如果我们坚持要称它为民主政体来给自己贴金,那么,我们应该清楚,它是一个明显不平等的民主政体。”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