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公有经济主张


1.jpg

  翻阅《孙中山全集》时,读到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阐释,从中深感到一种不可阻挡的代表人类进步的历史潮流,尽管转眼百年过去了,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1922年9月,孙中山在上海召开改进国民党的会议,发表了《中国国民党宣言》和《中国国民党党纲》,主要讲中国之所以要革命的道理,阐明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内涵。他在讲民生主义时强调的重点,是防止劳资阶级之不平等,求社会经济之调节,以全民之资力,开发全民之富源。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提出的竟是带有公有制性质的经济政策:

  “(一)国营实业:凡国中大规模之实业属于全民,由政府经营管理之。(二)平均地权:由国家规定土地法、使用土地法及地价税法,以谋地权之平等。”

  用现在的概念表述,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企业,不应当归少数人私有,应当是全民所有的国营企业;农村土地不应当是地主阶级私有,而应当是全体农民共有,而且地权是平均的。这就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两大理论:节制资本,平均地权。

2.jpg

  由此,对一路走来的历史,有了更多的理解:

  其一,孙中山无愧于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一个从海外回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领袖,他深刻认识到中国需要社会革命,也深刻认识到西方社会存在的严重不公,资本主义制度下悬殊的贫富两极分化,带来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因而顺应天下大势,提出“节制资本,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还要吸收更多工人加入国民党,这说明他在相当程度上认识了“民生”的本质要求,顺应了浩浩荡荡的时代进步潮流。从中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会有第一次国共合作蓬勃兴起,为什么孙中山晚年多次说,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每年“五一”和“十一”,都在天安门广场竖立孙中山的画像,每过10年,都有对孙中山先生的隆重纪念,这样的尊崇是恰如其分的。不光因为他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帝制的历史功业,还因为他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一定程度的政治认同,在经济公有制方面他也是一面历史进步的镜子。

  其二,蒋介石集团真的背叛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蒋介石自称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却在孙中山去世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包括屠杀和清除国民党左派。他虽然还打着三民主义旗号,但却完全背叛了三民主义,成为货真价实的外国资本、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国家财富最后被以蒋家为首的少数家族瓜分占有,从而彻底失去了维持统治的道义基础。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仅没收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官僚买办资本形成的国营工业固定资产,就占中国全部工业资产(包括手工业)的80.7%。虽然蒋介石还挂着“天下为公”的匾额,实行的却是一心为私、假公济私、吞公肥私,难怪连民族资产阶级的大多数都起来反对蒋家王朝,也难怪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和廖仲恺夫人何香凝等一大批国民党革命派,都是坚决与蒋介石集团斗争到底,坚决与中国共产党一起建设新中国。搞资本主义私有化本来就是逆历史潮流而行,依靠手中的权力搞官僚贪腐资本主义,把国家和人民的财富变成贪官污吏家族的私产,更是国家和人民的公敌,蒋介石集团不灭亡天理不容!

查看余下4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孙中山先生的理念是扶助工农联共联俄。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