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今朝等:坚持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核心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摘要】任何生产方式都兼具技术维度和社会维度。中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在与其历史和现实的对立面的斗争中发展自我的。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方式可能是异质性的,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有其宏观和微观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的现实性越高,中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才可能越向前发展。坚持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核心就是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首先要在根本经济制度上保证经济发展的利益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而不允许出现两极分化。
对中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体论再认识
王今朝 熊畅琪 丁柄皓
中国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有其特性,但毫无疑问,它也必须反映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的共性,否则,它在发展过程中就可能走向它的反面。经过70多年的发展,现在,应该可以对中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做出一种本体论的阐释和诠释了。这种本体论的阐释和诠释就是运用对立统一法则这个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中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不同于其它生产方式的情况、性质,由此得出关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性认识(包括动力、发展方向等)。
一、中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对立物
中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在与中国旧的、落后的生产方式的对立中逐步产生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它之所以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是因为它是独立自主的,解放了生产力的,有着充分的生产力发展潜力的生产方式。但它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度里和帝国主义环伺的环境中确立的,所以,自确立伊始,它不仅要在与旧的落后的生产方式的对立中发展自己,而且要在与西方生产方式的对立中发展自己。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
“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着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掩盖了一切其他色彩,改变着它们的特点”。春秋、战国之交开始形成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是以土地、铁质农具、种子为主要生产资料,以粮食作物为主要产品,以畜力和依附地主的人力为主要动力,以大量土地被地主占有而大多数农民不得不耕种地主土地并向地主缴纳地租为特征的生产方式。这不是说封建社会的中国没有其它生产,而是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首先和主要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方式和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是封建制度的基础,其它产品的生产处于从属于、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地位。中国封建社会的手工业无论怎样进步,对于封建王朝的稳定都不起决定性作用(反而可能起破坏作用)。尽管有周期性的改朝换代对生产力的破坏,封建社会这种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生产方式也长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最富裕、科技和文化最发达的国家。当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手工业的发展为条件之一)后,这种生产方式的落后性就被注定了。中国必然要打破这种旧的变得落后的生产方式,必然要建立新的生产方式。